-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杨子建边地有声自葳蕤
边地有声自葳蕤
—读欧阳克俭“边”系列
杨子建
?
暮春时节,克俭老师又送来了厚厚三大本书:《边事管窥》、《边韵辑零》、《边枫荷月》。他说,到《边枫荷月》为止,他的“边”系列文集已是八部了,他最想的是退休之前能出十集。他说话声音从来不高,含着笑,不急不缓。其时天气暖和,他背着一个蜡染布包,说是好装书。办公室里不时有人来办事,他就抽着烟静静等我。忽然就想起孔子时代那群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翻着书,就把他的与书相赠当成了这个春天里一次郊游的约会了,当成一份必须成文的阅读托付了。而所有的事情就后退了,我恍然觉得自己有了两个面孔:一个在俗务里应招,一个在人情和书香里温润着。
克俭老师的八部文集从题材来说,总的有三个方面:散文、诗歌、文史。我共得到过五本,几方面皆有。散文自不必说,阅读者众。按篇幅来说,诗歌是他最重要的部分。文史不多,是我自己的分类,因为他是以文写史,近似太史公写法,有考证有沿革又有叹喟,兼具现代视野,画面感和历史感很强,像厚重而又优雅的电视散文。因为职业特点,我很喜欢。比如他写清水江、仰阿莎、祭尤节、状元第、锦鸡舞等,在看多了“脚写的游记”、“诗写的游记”、“笔会的游记”等“游记”后,我看到了一种我期待中的写作走向。其实,他的散文和文史不太好区分,文中有史,史中有文,文为魂,史为证,文为果,史为因,二者似和声,似大歌,文为高,史为低,和谐而味厚。散文也如此,文章美言迭出,兼有史料旁征博引,不板面孔,不炫摆书袋,文耶史耶?说是移步换景吧,也有,但经常是跨度那么大,有时会有点踉跄,而他把踉跄就变成了流连,有时会有点阔步,但他把阔步就变成了健迈,引用的材料就成了一道道曲径通幽的桥梁,在文字铺就的花径上,引领我们到了边地,黔之东南那地方,那一处处山水田园处、民俗风物里。今人犹对汉唐月,斯处唯余古时风。克俭老师的诗歌就别有况味,我个人把它称为“大汉语境下的边地韵声”,“非世之边我,人之边我,实乃我之边世,我之边人者也。”因为他的诗歌从汉唐从诗经和乐府来,从宋词元曲来,形式上是大汉气度,显示了他的传统学养。“年年十五中秋月,尽减清辉为一人,”“尽收红叶高岗上,万里嫣花不用赊,”这样的句子随手拈来,比比皆是,平仄清晰,朗朗上口,“笃情若将痴物看,沈园墙上敢题诗,”“青鸟勤看犹未悔,去年明月不思归,”用典流畅自然,“窗明结字剪昏月,性正平心洗夜尘,”对仗工稳平正。最喜其诗《蝉咏》,“响音通古今,却步识风云。落叶秋风里,犹为一鸣争!”耿介不阿,痛快奇绝,鲜见矣!然其诗歌涉及内容则非三言两语所能尽。民族风物掠影、苍茫人间感怀、现实世相风谣、人物另类画像,几至昏庸乱弹腐败漫讽的官场百态,在他笔下无一不成其为诗。他的新诗里写“边地”黔东南州的侗族鼓楼蝉歌古榕,也写苗家铜鼓服饰节日,既写古城和村庄,又写山水和田园,无不情真意切,充满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和热爱,“清澈的月夜,流淌一地的歌谣,”“百里苗疆,飞歌和木鼓铿锵高亢!”优美而清新,言之成文,咏之为诗,尽显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之美。 但他的另外一种诗,我们不能轻快走过,因为人间世相官场百态的非正面在他的讽诗里被剥下了面具。诗人很多,但这么直白真实的诗人不多。有的愤怒后颓废了,有的愤怒后收编了,有的愤怒后前卫了,有的愤怒后迂回了,有的愤怒后就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但仍有“用自己本有的声音与原色,诠释着知识分子自由、散淡、刚正、崇高,抑或困顿、乖蹇、苦痛、悲悯的内涵。”的诗人。他们的“精神的旗帜飘扬在人生的大海里与蓝天上,在俗世的黑暗中心,在散发出腐朽气息的废墟一角,在阴霾密布的精神荒原,闪现出文字的一线曙光。”世事如虹,我们如何面对?百年回看,其实历史的真实并不都是在今天的封面和头条上。该腐朽的腐朽,该流传的自会不朽,时间总会有它转身露出笑容的时候。有些文字总会照会未来说:哦,那时是这样。
二百万字八本书,五十年来示文友——人真情真文真。兰叶春葳蕤,边地有黔声。读克俭的书,总会想:少数民族地域的文学创作者,如何承接和甄别汉文化浩如烟海的典籍滋润与思想濡养;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如何领悟和识别脚下这片土地的哲学光芒;当下,文字的触角如何探寻自我与他者那“废墟的角落”和“阴霾的精神荒原?”也许到那时,这块边地将变得到处芬芳,遍地葳蕤。
?
2011年5月20日晨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