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创作中报人角色凸显
文学创作中报人角色凸显摘要: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小说大师,而事实上,新闻记者才是他的正业,他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在整个报业生涯中,他的支撑点都落在报纸副刊上。目前,学界关于张恨水新闻思想的研究不多,本文着重探讨张恨水在编辑副刊的实践中形成的主要新闻思想,包括以小说反映社会新闻事实,予副刊以鲜明的新闻性;重视副刊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张新闻自由等。
关键词:张恨水 副刊 新闻事实 新闻思想
提到张恨水,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大师。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他为读者创造了100多部中长篇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同时,他还发表了各类散文,总字数约600万言,诗歌约3000首。无疑,张恨水是文坛上的写作能手,但说到他的新闻生涯,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张恨水自己也说过:“我的主要职业是做新闻记者,写小说不过是性之所好。”①事实上,写作对于张恨水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在芜湖《皖江日报》当总编辑正式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辞去《新民报》的所有职务,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曾任上海《申报》驻京记者、《益世报》助理编辑、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协助成舍我创办联合通讯社兼任北京《今报》编辑、任《世界晚报》和《世界日报》编辑、自办《南京人报》、任《新民报》副刊编辑等,他的一生都和新闻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位出色的报人,也是新闻战线上有名的“全手匠人”。
在几十年的报人生涯中,张恨水的支撑点当落在报纸副刊上。在北平,他先后主编过《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世界日报》副刊“明珠”、《新民报》副刊“北海”;在上海,他又主编《立报》副刊“花果山”;在南京,主编《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在重庆,主编《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等,他的生命光华及报人才情主要倾注在副刊上。而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思想理念。
以小说反映社会新闻事实,予副刊以鲜明新闻性
张恨水几十年的副刊编辑实践中,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他在副刊上发表的连载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他几乎囊括了北平各大报的连载小说;30年代,他又包揽了中国南北报业中发行量最大的《申报》、《新闻报》的连载小说,包括《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红极一时,以至于当时的群众为了追看当天张恨水的小说连载而在报馆门口排队等候买报。但是,这些小说不只是一个传统文人对于风花雪月的吟诗洒泪,而是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把社会新闻集合到小说中,使小说与新闻事件紧密结合,反映社会的最新动态及现实生活中的世态百相、人情冷暖。
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中国新闻的非开放性,也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公众势力”,来自由表达各种新闻与意念。因此,中国作家,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记者作家更愿意以小说这种虚拟的方式吸纳、集合各种有趣的新闻,试图借此表达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张恨水正是这样一位作家、报人。
张恨水作为报人的时期正是内战频频的时期,政治生活缺少稳定的“游戏规则”,舆论环境极为严峻,报人稍有不慎,轻则失去饭碗,重则死于非命。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恨水使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其对生活的认识与评判,把大量的新闻事实、社会黑幕融入小说作品中,以避免因新闻的对号入座而明确树敌,同时,免谈或少谈政治等敏感的话题,而将目光停留在文化、文学等软性层面的问题上。
此外,张恨水还注重通过短评的形式来发表自己对社会新闻事件的见解,使副刊与社会新闻事件紧密配合,遥相呼应。他认为:“报纸上文字,是要配合时间的。” “济南惨案”发生时,张恨水在《世界日报》副刊上接连发表《耻与日人共事》、《亡国的经验》、《中国不会亡国》等一系列短评,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他把重庆《新民报》副刊命名为《最后关头》,1938年1月15日的发刊词《这一关》中他这样说道:“最后一语,最后一步,最后一举……我们只有绝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举,所以副刊的命名,有充分的呐喊意义包含在内。”他亮出了以抗战为己任的鲜明旗帜。因此,他也为这个副刊规定了内容范围:1.抗战故事(包括短篇小说);2.游击区情况一斑;3.劳苦民众的生活素描;4.不肯空谈的人事批评;5.抗战韵文。他以 “关卒”的笔名,在副刊《最后关头》上呐喊,不仅以诗文、小说作为武器,唤起民众共同抗战,而且还用漫画等形式来讽刺揭露汉奸的丑态。对于新闻版面上不宜谈的事,他的副刊文章往往旁敲侧击,却能切中时弊;与此同时,他也直接描写了抗战,歌颂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促使副刊发挥了宣传教育群众、激励民众、打击日寇的作用。
张恨水通过小说创作、短评写作等,把社会新闻事实融入到副刊中,使副刊在具有文艺性的同时,也具有了鲜明的新闻性。
重视副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张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