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产生及胡适之先生《尝试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诗产生及胡适之先生《尝试集》

新诗产生及胡适之先生《尝试集》摘要:由于胡适的率先尝试,现代新诗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在上世纪20年代末产生。表面看,新诗的出现似乎有些偶然,其实却是时代的发展所致。胡适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初步确立了新诗的独立地位,他的许多诗作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本文对以上问题加以论述。 关键词:尝试集 文学革命 诗体解放 形式运用 一 朱自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起手是民国五年七月。”①胡适确实是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率先进行新诗创作的人,史料为证,用不着怀疑。这里提出的关键问题是,胡适究竟是怎样才写起新诗来的。 胡适开始创作新诗时正在美国留学,那是1916年。1910年,胡适官费留美,所学也并非文学,而是哲学和农业。为什么会写起新诗,据胡适自己说纯属偶然,他是被迫“尝试”的。 1915年9月,胡适要离开他待了几年的康奈尔大学,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与他同学数载的梅觐庄(梅光迪)此时亦前往哈佛大学,胡适因此就作了一首七言古诗送梅觐庄。在这首赠别诗中,胡适提出了关于“文学革命”的想法: “……梅君梅君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实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复号召二三子,鞭笞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 胡适本来是企望梅觐庄、任叔永等一起来从事这场“文学革命”的,但梅觐庄、任叔永观念和志趣与胡适大不同。由于胡适在诗中使用了牛顿、培根、达尔文、拿破仑等外国字的译音,在梅觐庄、任叔永看来,这更是犯了作诗的禁忌,于是任叔永特意作了一首游戏诗戏赠胡适: “牛敦爱迭孙,培根,客尔文,索虏与霍桑,烟士披里纯:鞭笞一车鬼,为君生琼英。文学今革命,作歌送胡生。” 依此诗的音韵,胡适作了一首诗答任叔永,说“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于是引发了一场有关写诗问题的更加深入的争论。围绕白话究竟应不应该入诗,胡适、梅觐庄、任叔永等互相辩说了近一年。胡适当时认为白话不仅应该入诗,而且诗就应该用白话来写,这是天经地义。而梅觐庄和任叔永的看法则较为保守,认为白话可以用来写小说、写戏文之类,入诗则不可,并说这种行为是“舍大道不由”②。 白话能否入诗,用白话作诗能否造就出大诗人,仅仅从理论上互相争论是无法互相说服的,胡适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必得辅以相应的创作实绩。胡适意识到了这一点,1916年7月16日,他在一封给任叔永的信中表示“吾志决矣,吾自此以后,不更作文言诗词”,③只作白话诗。关于白话能否入诗的争论,促使胡适下决心试作白话诗,这是胡适事先未曾意料到的,其实这正是事情发展的必然。 停止理论上的争论之后,胡适决心拿出具体作品来说服梅觐庄和任叔永。胡适后来说:“那时我已打定主意,努力做白话诗的试验,心里只有一点痛苦,就是同志太少了……我平时所最敬爱的一班朋友都不肯和我同去探险。”④胡适之所以有勇气试作白话诗,主要是受到他自己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所激励,尤其是与他自己对中国诗歌“诗体变迁”的看法有关。 胡适开始写新诗在1916年。1917年,《新青年》二卷六期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以此为标志,中国新诗正式产生。到了1918年,《新青年》的诗作者除胡适外,增加了十来人,例如刘半农、陈独秀、鲁迅、沈尹默、俞平伯、周作人、陈衡哲、李大钊等。这一年发表的诗作共60余首。 1918年年底和1919年年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另外两个刊物《每周评论》和《新潮》相继创刊,都发表过新诗,新诗作者的数量也增加不少。同时,鼓吹新文学的刊物在全国各地也不断出现,使得创作和发表新诗逐渐成为一种文学新时尚。这样,经过1915年之后几年时间的艰苦酝酿和开拓,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趋向高潮,中国现代新诗完成了自身的孕育和出世阶段,度过了萌芽时期。 二 收入《尝试集》中的第一首白话诗,写于1916年8月23日,原题《朋友》,后改名《蝴蝶》。这首诗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传统五言诗的痕迹,但表述上杜绝了文言,也没有用典,而是完全采用了纯然的大白话。全诗是这样的: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直观地看,这首《蝴蝶》表达了一种淡淡的落寞之感。据说胡适写这首诗时正坐在窗口吃午饭,偶然抬头,窗外忽然有一对黄蝴蝶直飞树梢。一会儿,一只飞下去了,剩下另一只独自飞了一会儿,也慢慢地往下飞。胡适因此有感,遂成此诗。作为第一首白话诗,这首诗是有一定意味的作品。从诗情的角度讲,可以说这是由对情爱的细微体察所引起的感触,不很深却很浓。而从诗的意象看,透明的视野中忽然跃出两点黄色的斑斓,一会儿两点变为一点,最后,剩下的一点亦悄然消隐,色彩依旧是纯净的透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