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华宫重塑之困
一代高僧玄奘法师的最后几年,就是在铜川玉华宫度过的。每个人站在这个灵秀之地,回眸千年,都会有一种内在的震撼。这种精神层面的收益,正是玉华宫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然而,这一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文化圣地,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认知。
在铜川市原政协副主席郭平安眼里,玉华宫是个神奇的地方。他的神话小说《唐僧译经记》中的很多构思和灵感都来自这里。
2017年3月1日,玄奘圆寂一千三百五十三年圆寂日之前的一天,郭平安陪记者到玉华宫参观。好久没去了,他发现景区东大门又有了新的变化。
“没有玄奘精神,我不可能完成这件事。”从玉华宫回来的路上,郭平安望着窗外对记者说。窗外是视野开阔的黄土塬,郭平安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十年,视其为第二故乡。
在铜川市慈善协会郭平安的办公室里(郭退休后担任慈善协会会长),一棵绿意盎然的娑罗树照片引人注目。树干粗壮,几个人抱不拢,树冠如华盖。这是玄奘一千三百五十三年前亲手栽植的。千年之后,这棵树远远望去像一团绿色的蘑菇云,似乎积攒了千年的能量。
在铜川,诸如此类的遗迹还有不少,玄奘精神一直存在于这片土地。
铜川玉华宫(寺)遗址是唐代皇帝避暑行宫,也是一代高僧玄奘法师译经地、圆寂地。但是,这一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佛教文化圣地,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认知。
十六年写作,为玄奘正名
1995年春,铜川市搞了一个万人游铜川的大型活动,开幕式就设在玉华宫。
这是郭平安调到铜川工作十年后第一次到玉华宫。那天,他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若以玄奘法师译经的历史为背景写一部小说,应是个好题材。
此后八年,郭平安在工作之余翻阅了有关玄奘法师取经译经的资料,了解到玄奘法师抱着“一睹明法了真义,以求佛理真传”的信念,“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而求法,往返十七年,行程五万里,足迹至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历经艰险,不屈不挠。他不为名利所动,拒绝了印度国王与学人的一再恳留和百般阻挠,取经六百五十七部,毅然东归,回到祖国弘扬佛法。
回国后,玄奘法师又屡次婉言谢绝唐太宗恳劝还俗出仕,在长达十九年时间里,翻译经文七十五部,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法师在宗教、哲学、翻译、历史、地理、民俗、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法师在玉华寺圆寂之后,噩耗传出,唐高宗皇帝震悼,僧、俗悲惜。京城每日有上千人哀悼哭泣,五百里内京邑及诸州仕庶前往送葬吊唁者,多达百万余众。
对郭平安来说,玉华宫是神奇的。第一次去,他就立志要写一本玄奘译经记。回来翻阅大量资料,读了《大唐西域记》《大唐三藏法师传》之后,内心深受震撼:“哎呀!玄奘法师不是西游记里写的那个人,玄奘实际上是个伟人。”
研究了玄奘的一生,郭平安发现,玄奘不但精通佛法,还懂道学儒学,在唐代就是儒释道经典人物。
郭平安觉得,真正要做成这件事,以自己的学识与能力,难于上青天。“要塑造玄奘法师精通佛学与诸家之学,百事皆通,勇于践行,创造了人类辉煌,品德高尚的伟人形象,最起码要对他所掌握的学识有所了解,否则,难当此任!还要对唐初的历史、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等,有所了解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玄奘法师的博大胸怀,艰苦卓绝的践行精神。要担当此任,必得数年持之以恒。”
定稿的那天晚上,看着打印出来的一千多页文稿,郭平安止不住泪流满面:“十六年呀!都钻到玄奘译经的故事里。”
其实,在铜川,郭平安并非痴迷于研究玄奘的孤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受玄奘精神感召一头扎进玄奘文化研究者不乏其人,比如1986年就开始整理玄奘资料的王仲德,玄奘文化馆原馆长仵录林,交警支队的李万根等等。他们的研究使玄奘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当下这个时代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王仲德其实是铜川本土最早研究玄奘文化的专家,著有 《玉华寺》和《玄奘圆寂后》两书。他原是铜川市史志办一名编辑,现已退休多年。提起玉华宫的开发,他也是满腔热情和有一肚子的话题。2004年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玄奘的历史文献片,从西安大雁塔、长安县兴教寺一直拍到铜川玉华宫。摄制组在玉华宫住了四天,其中一位?导深受感染,一下子迷上了玄奘文化,和王仲德成了莫逆之交。2012年春节,这位编导专程从北京赶来,在铜川住了六天,和王仲德聊玄奘,聊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她认为玉华寺在玄奘生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人相谈甚欢。
退休后,王仲德仍为玉华宫的开发呼吁和奔走,付出了不少心血。这些民间力量有时候很容易被忽视,但不该被忘记。
2014年王仲德参与编制玉华宫第二次开发计划,列了一些纲目,后因多种原因这些计划也都不甚了了。他还建议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先生在玉华宫建一个展览馆,也不了了之。“因为玉华这块的开发,黄心川先生功劳实在是太大了。”王仲德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即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