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柑橘花瓣灰霉病诱导果面疤痕探究
柑橘花瓣灰霉病诱导果面疤痕探究摘要: 【目的】为了解柑橘花瓣灰霉病是否与成熟果实表面疤痕有关、所形成疤痕的特征以及灰霉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终花期挂牌跟踪调查、人工接菌试验和喷药防治,综合分析花瓣灰霉病与果面疤痕的关系及疤痕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柑橘花瓣可受灰霉病菌感染而腐烂,腐烂花瓣不易脱落,黏贴在幼果上,滋生的病菌可引起幼果表皮形成凹陷斑点或斑块。受害组织随后木栓化,呈痘疮状或脊状凸起。随着果实的膨大,凸起部位逐渐变平坦,甚至稍下陷。疤痕表面粗糙,大小形状各异,有浅裂纹,质地似软木塞。菌丝块接种发现病菌可以引起幼果表面产生黑褐色凹陷的斑点或斑块,花期喷施速克灵可以部分降低疤痕果的比例。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证明花瓣上的灰霉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结论】花瓣灰霉腐烂与果实表面疤痕有关。
关键词: 柑橘果面疤痕; 花瓣灰霉病; 跟踪调查; 施药试验; 接种试验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1206-1074-04
随着柑橘产业的发展、鲜果供应量的持续上升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内在和外在品质要求的提高,柑橘果面疤痕对柑橘效益的影响日益显著。引起果面疤痕的原因很多,有病菌感染引起,如疮痂病(Elsinoe fawcettii Bitanc. Et. Jenk.)、溃疡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 (Hasse) Dye)、黑点病(沙皮病,Diaporthe citri F. A. Wolf);有昆虫引起,如蓟马等的危害;有枝、叶与幼果摩擦引起的机械擦伤和药害等[1]。美国、新西兰和日本均证实柑橘花期花瓣受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感染而腐烂的花瓣粘附在柑橘幼果表面,可伤及幼果果皮,最终在果皮上形成各种难看的疤痕,称之为葡萄孢菌诱导的疤痕或病害(Botrytis-induced injury or disease)。然而已有的报道均未见症状发生发展的系统观察记录,对这种疤痕在成熟果实果面的特征也未见详细的描述[2-3]。在国内对花瓣灰霉病诱导的柑橘果面疤痕问题虽有记述[4-6],但这种观点目前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同,不少人持怀疑的态度。作者于2011年在浙江临海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基地
系统跟踪调查在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浙江省丰甜水果合作社柑橘基地(冯昌满农户)进行,品种为温州蜜柑(早熟宫川),8~10 a生。接种试验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温室内盆栽橘树上进行,品种为温州蜜柑,5 a生。
1.2 田间跟踪调查
于2011年5月12日,柑橘终花期进行挂牌。选择被滋生大量灰霉菌花瓣包裹着的幼果(霉果)挂以红色塑料吊牌(浙江省台州市金农筛网厂),共挂霉果830个;同时选择无花瓣包裹的幼果(裸果)挂以蓝色吊牌,共挂830个。为防止挂牌果因生理落果而无法跟踪到症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挂牌时疏除挂牌结果枝上若干幼果。于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6月22日)、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7月27)以及果实成熟期(11月1日)分别进行跟踪调查,记录果实表面有无疤痕产生以及疤痕的变化过程。
1.3 人工接种观察
1.4 落花期喷药试验
1.5 葡萄孢菌的鉴定
25 ℃条件下,PDA培养基上培养7 d后,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形状,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从发病花瓣或培养基上挑取病原菌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记录其形态特征,并测量尺度。采用SLS(月桂酰肌氨酸钠)法[8]快速提取菌株H1和L1的基因组DNA,利用真菌核糖体 rDNA通用引物ITS4(5-TCCTCCGCTTATTG ATATGC-3’)和ITS6(5-GAAGGTGAAGTCGTAACAAGG-3’),扩增18S rDNA 和28S rDNA 基因之间的2个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以及其中的5.8S基因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9]。PCR产物纯化后,利用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DH5α。每个PCR产物挑选2个经过验证有插入的单克隆,委托上海英俊公司进行正反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DNAman软件进行初步编辑和比对,然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关序列进行一致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霉病菌诱导疤痕的症状特点
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后(6月22)日,对所挂的830个果实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裸果中有266个果实仍然保留在果枝上,坐果率为32%;而霉果所保留的果实只有1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