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期复习提纲(人教版).docVIP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复习提纲(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复习提纲(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复习梳理 一、 基础知识 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ěng)好客(hà)同行(xíng)似乎(sì) 二、 本解析 《草原》:散,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蒙汉两族人民及对蒙古草原的赞美之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全的中心句。 背诵经典段落:一、二自然段。 《白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白杨树从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三、按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 。 3.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跳的跳,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己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的( )句,它的意思是: --------------------------------------------------------------------。 白杨树从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 还是 ,不管遇到 还是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这一段的表达方法是( ),爸爸的话说明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 );白杨树的精神是( )。爸爸借说白杨树的这个特点表达了自己 的决心。 爸爸( )着孩子,( )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的白杨树旁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这种写法叫( )。 第二单元复习纲要 一、字词部分 草铺(pū) 收篙(gā)停棹(zhà)亡(ú)赖 卧剥(bā)蓬(peng)翁媪(ǎ) 倭(ō)瓜 澄(héng)澈 咀嚼(úe)慢慢地嚼(iá) 运转(zhuǎn)自如 二内积累 【古诗词】1《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蓬。 全词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