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者所面临的困、挑战与因应之道.PDF

传播学者所面临的困、挑战与因应之道.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者所面临的困、挑战与因应之道

◎本刊特稿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传播学者所面临的困惑、挑战与因应之道 ——来自“多闻雅集”的学术反思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创立“中国大陆青年传播学者到访计 划”,迄今已届11年,共有173位遍布全国重要高校的学者参加。 这个社群号称“多闻雅集”,寓意由“博学多闻”的“新闻人”组成 一个结合学术与友谊的“无形学府”。自从2008年以后,每年暑假更 轮流在各地聚会,举行“中华青年传播学者论坛”。 今年论坛在成都召开,由四川大学主办,特地组织三个分论坛, 青年学者畅所欲言,深刻反思他们在教学研究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 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如何跟上新科技的发展而不忘人文与历史的关 怀?如何发挥想象力,提出有原创性的问题,以提升学术境界?新闻 传播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如何与其他学科对话?如何在西方文献与本 土理论之间对话?如何在学术理想与现实压力中寻求安身立命之道? 这些讨论极具普遍意义,所提出的问题相信大家必感心有戚戚焉, 因此特地推出本专题,以飨学界同仁,并激发更广泛的讨论。这个专 题包括记录稿三篇,分别由北京大学许静、人民大学刘海龙以及复旦 大学周葆华执笔,敬祈垂注。■ 香港城市大学 李金铨 04 |2015 NO.10(总第392期) SHANGHAI ◎本刊特稿 JOURNALISM REVIEW 在科技和人文之间: 传播教学与研究的新问题 ■ 许 静 八届中华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 不是只适合某一行业的人才,而是适应媒介化社 “第 年7月26日~8月2日举行,由四川大 会的通才。而反对者也提出以下四点质疑: 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 1.“好公民”是最基本的要求,新闻学有其 联合举办。第一分论坛成员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李 核心专业理念与专业边界,新闻的专业性在哪 金铨、李喜根,华东师范大学唐小兵,上海社科 里?新闻传播是应该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 院白红义,同济大学柳珊,西北大学王晓梅,厦 教育。 门大学佘绍敏、史冬冬,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华, 2.新闻传播教育早已不局限于职业教育,而 华中师范大学陈科,武汉大学刘静慧,浙江大学 是朝向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早已经超越了 章燕,西南民族大学李谢莉,中国社科院雷霞, 新闻职业范围,辐射社会多个领域,成为人的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吴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高金 种基本素质。新闻传播教育不是要培养精致的利 萍等。本文集思广益,删繁就简,集中呈现几个 己主义者,而是要培养精致的专业主义者。 主题,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3.“好公民”教育是新闻教育不可承受之重。 新闻系学生经过四年技能训练,大都失去了从事 一、新闻传播 : 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还是培养 本行业工作的兴趣,没法形成职业忠诚度。唯有 好公民? 解决新闻界的行业规范和职业自主性,才能唤起 当今社交媒体风行,似乎人人都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