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下册 教 案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 .doc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下册 教 案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 .doc

  1. 1、本文档共2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下册 教 案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 下册 教 案 第三編 隋唐宋元時期史籍介紹及選文 緒論 教學要求 瞭解本學科的主要教學安排,掌握唐代史官修書的優缺點,理解史館修史制度對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影響。 重點:隋唐時期史學發展的情況和特徵,宋元時期史學發展的情況幾特徵。 難點:史館制度的分析。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幻燈片ppt放映相結合。 《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下)簡稱《歷史要籍》(下)主要介紹了隋唐以後成書的重要典籍。教材東介紹了61部史書,選文30篇。分量比較重。(上冊介紹史書23部,選文20篇)。開課時間為一學期,約18周時間,因此介紹、選文部分要求有重點、有選擇,分層次的學習和掌握。 1、要籍介紹部分 A、需要重點掌握的史籍(7部)。《通志》、《通鑒》、《通典》、《文獻通考》、《通鑒紀事本末》、《史通》、《文史通義》等7部,簡稱“七通”。 要求同學掌握“七通”的作者、史書的體例、內容、特點、史料來源和價值,編篡方法,思想觀點,史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版本、參考書等等。----全方位多方面的學習和掌握。 B、需要次重點掌握的史籍(18部)。《晉書》、《南史》、《北史》、《新唐書》、《舊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唐會要》、《元和郡縣圖志》、《元史》、《明史》、《明實錄》、《日知錄》、《讀通鑒論》、《讀史方輿紀要》等18部。 C、要求掌握作者姓名、體例、主要內容、特點、創新、價值、影響等等。 需要一般掌握的史籍(26部)。《梁書》、《陳書》、《周書》、《隋書》、《遼史》、《金史》、《資治通鑒續編》、《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清史稿》、《國榷》、《清實錄》、《明史紀事本末》、《聖武記》、《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異》、《二十二史劄記》、《天下郡國利病書》等26部。 要求掌握作者姓名、體例、內容、價值等等。 2、文章選讀部分 選讀部分共選文章30篇,大致安排精講13篇,餘下內容可由同學們自學。《晉書?劉毅傳》、《南史?範縝傳》、《新唐書?魏征傳》(十漸不克終疏)、《通志?總序》《宋史?王安石傳》、《資治通鑒?司馬光論正閏》、《通典?食貨典?田制》、《通鑒紀事本末?楊氏之寵》、《史通?二體》、《明史?食貨志?戶口?田制》、《明實錄?朱元璋大赦天下詔》、《明史紀事本末?收兵權》、《文史通義?書教下》。隋唐以後的史學作品比先秦兩漢的史學作品通俗易懂,文字障礙也少了許多,因此應注意對文章思想內涵、社會意義、史料價值的分析和掌握。多掌握一些文化常識和典章制度方面的知識,為更廣泛的閱讀文言史料和進一步學習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隋唐時期中國史學發展的一般情況 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大致分四個階段。先秦時期(上冊第一編)是中國古代史學的萌芽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冊第二編)是中國古代史學的確立時期。隋唐宋元時期(下冊第三編)是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主要表現為: 轉折時代:官修史書即史館制度的確立,是史學發展中的新轉折。從此以後,私人修書受到限制,國家加強了對修史的控制。 自覺時代:出現了系統總結史學發展過程和規律的理論著作,史學批評趨於成熟。 創新時代:各種新史體不斷湧現,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斷創新。 1、隋唐時期史學發展概述(581---960)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繁榮時期。經過了魏晉南北朝400年的分裂,又一次走向統一。其間380年,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並達到繁榮昌盛的階段,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二個繁盛期。史學也隨之發展進入到了繁盛期。主要表現有: 朝廷設館修史成為定例。 (1)官修史書出現的歷史文化與政治背景 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起源很早。唐劉知幾說:“蓋史之建官,其來尚矣。昔軒轅氏受命,倉頡、沮誦實居其職。至於三代,其數漸繁。”認為黃帝時已有史官,這當然是一種傳說。但有可靠證據表明,至少在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史官和官方記事制度。甲骨卜辭中便有“作冊”、“史”、“尹”等史官名稱。《尚書·多士》謂“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指的也是當時官方記載和保存文書之制。及至西周,史職日繁,出現了太史、中史、內史等名目,不僅周天子有史官,一些諸侯國也先後設置了史官。《左傳》定公四年記周初分封諸侯的情形說:“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分之土田陪敦,祝、宗、蔔、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可見魯、晉兩國在分封之初,周天子便為其配置了史官。至春秋時,虢、衛、邾、齊、鄭、宋諸國也都設有太史,秦有內史,楚有左史,由此形成了整個華夏地區從周天子到諸侯國的史官系統。   古代史官的職責範圍很廣,但記載史事無疑是其基本工作之一。《國語·楚語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