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差术与方法论研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中國科技史論文集》,聯經,台北,1995,pp.85-105.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註釋對外搜尋關鍵字 (第 2 頁)
李國偉 方法論的選擇
重差術的淵源
單表的方法論基礎
雙表的率
重差的變化
斜面重差
由天上回到地面
結語
李國偉 重差術的淵源 雖然在鄭玄釋《周禮》地官保氏九數及張街〈靈憲〉中都曾提到「重差」這個名詞,但是現在所謂重差術是指劉徽《海島算經》中利用多重勾股關係以求高遠的方法。劉徽《九章算術》注的〈自序〉中說:「輒造重差,并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綴於勾股之下。」 註6 到了唐朝初年選定十部算經時,〈重差〉一卷才獨立出來成為《海島算經》。劉徽的〈自序〉差不多有一半的篇幅談及重差,相信重差術的建立必然是他十分得意的創作。至於發明重差術的思想淵源,〈自序〉中也有適當的交待。
圖一
「周官大司徒職,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說云,南戴日下萬五千里。夫云爾者,以術推之。」這段話點明了重差術思想肇始於以景度日,也就是圖一的幾何構型上。我們知道劉徽是非常注意推理的,在〈自序〉的前段他曾說:「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榦者,知發其一端而已。」因此我們應掌握重差術肇始的端,再來審視它的流變。
有了以景度日的端之後,是什麼樣的動機推動劉徽繼續發展呢?〈自序〉中接著說:「按九章立四表望遠及因木望山之術,皆端旁互見,無有超邈若斯之類。然則蒼等為術猶未足以博盡群數也。」這可能表示雖然〈九章算術〉中利用多重勾股關係可以解決較複雜的問題,但是劉徽似乎並不滿意因題造術的態度,而希望有一個基本的方式作為繼續發展多重勾股關係的端。
他接著說:「徽尋九數有重差之名,原其指趣乃所以施於此也。凡望極高、測絕深而兼知其遠者必用重差,勾股則必以重差為率,故曰重差。」他找到的端就是建立重差術,不論鄭玄、張衡所謂的重差到底是什麼,劉徽現在給出重差的典型,他說:「立兩表於洛陽之城,令高八尺。南北各盡平地,同日度其正中之景,以景差為法,表高乘表間為實,實如法而一,所得加表高,即日去地也。以南表乘表間為實,實如法而一,即為從南表至南戴日下也。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為勾、股,為之求弦,即日去人也。」這段話建立了重差的基本公式,也就是令圖二中 S 為日,T 為日下,AB,DE 為等高二表,BC,EF 為表影,從而得到
即
即
即
圖二
我們相信劉徽一定知道,若真的把兩表都立於洛陽之城,根本不可能測出明顯的景差,因為表間相對於去日實在可說渺小得近乎零,圖二事實上又化約到圖一的情形。因此這段話除了給出重差公式的標準型,主要還在強調他的恩想淵源。因此當我們論述重差的正確性時,應該緊緊把握這條思路。也許正因為劉徽知道重差公式在實測上的限制,他把由量天動機導來的算式用去度地了。他說:「雖天圓穹之象猶曰可度,又況泰山之高與江海之廣哉。」而綴於〈勾股〉章之後所謂「度高者重表,測深者累矩,孤離者三望,離而又旁求者四望。」等等變化算法,都不再提量天之事了。總而言之,劉徽的〈自序〉強烈的暗示了如下的一條理路:
單表的方法論基礎單表度日的方法是所謂「蓋天」宇宙論建立天體數據的重要工具,記載本法的主要文獻是《周髀算經》,其中陳子對榮方說:
「夏至南萬六千里,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無影。此一者天道之數。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髀者,股也。正晷者,勾也。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日益南,晷益長。候勾六尺,即取竹,空徑一寸,長八尺,捕影而視之,空正掩日,而日應空,由此觀之,率八十寸而得徑一寸。故以勾為首,以髀為股。從髀至日下六萬里而髀無影。從此以上至日,則八萬里。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勾,日高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從髀所邪至日所十萬里。以率率之,八十里得徑一里。十萬里得徑千二百五十里。故曰,日徑千二百五十里。」
單表度日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來至少建立在兩類基本假設上,一類是幾何學的假設,另一類是非幾何學的假設。
我們先從非幾何學的假設說起,又可分別出兩項:
1、水平大地假設:雖然大地表面顯然是有高山陵谷種種崎嶇不平,但經過理想化後,可以假設有一個共同的基準水平面。這個面是沒有曲率的,並且也是測量標竿豎立處的地平面。《周髀算經》卷上商高有「笠以寫天」的說法,是明白指出天有曲率,而對地的曲率卻無類似的聲明。以古代人的知識水平來看,假設大地是水平的不僅自然,也確實可簡化計算。但是《周髀算經》卷下所記述的宇宙模型變成了「天象蓋笠,地法覆槃」,並且極下地面高於四旁地面六萬里。從極下到四旁沿一個固定方向的地面,即使理想化成一條直線,單表度日的運用法仍然會產生困難。
豎立標竿時基本上是利用準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