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赏析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要将李白的整个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解清楚,然后探讨总结,真正地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岩扉 訇然 瀛洲 霓虹 剡溪 日暝 渌水 魂悸魄动 澹澹 鸾鸟 谢公屐 坼裂 栖 栖居 姥 天姥 栖栖 姥姥 2.解词义 (1)天姥连天向天横横:(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3)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4)惟觉时之枕席 觉:(5)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6)3.解多义 向 人随沙岸向江村 项王、项伯东向坐 秋天漠漠向昏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 美言不信 忌不自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者效其忠 为霓为衣兮风为马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4.辨活用 (1)栗深林兮惊层巅(2)云青青兮欲雨 (3)虎鼓瑟兮鸾回车 5.积名句 (1)(2),使我不得开心颜?(3)(4)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40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唐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感知体悟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但总是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1.诵读并分析第一段。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2.诵读并分析第二段。 (1)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3)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3.诵读并分析第三段。 (1)段意概括:(2)思考:本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⑵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