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八讲 地表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单纯的内力作用形成的。
2、内力作用:
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原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②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入和喷出)、地震、变质作用。
③各种内力作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若相向运动挤压就会形成褶皱山或谷地(如:喜马拉雅山等)
若相背运动张裂就会形成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垂直运动和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组成地壳的岩层若沿垂直于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若上升就会形成断块山
(如:庐山、华山、泰山等)
若下降就会形成谷地及海陆变迁(如:汾河谷地、台湾海峡等)。
当岩浆喷出形成火山时才会影响地表形成态。
变质作用在地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④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a名称:读图作答
b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区位置多在海洋中间,形成的地貌是:海岭、海洋、裂谷等)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或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区,形成的地貌是:海沟、海岸山脉、海岛及岛弧等)。
C了解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
⑤常见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a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b构造地貌:
背斜:一般为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形成)
向斜:一般为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
断层:常形成山地(华山等)、谷地(汾河谷地)、陡崖、湖泊。
C判断背斜和向斜及断层的方法:
岩层向上拱起的或者岩石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
岩层向下凹陷或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岩层受力破裂且沿断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的是断层,若只有破裂没有位移的是断裂而不是断层。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向斜的科学依据。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高地)。
⑥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
a向斜是较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往往有泉水出露或发育成河流。
b背斜是较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槽部探矿。
C背斜修遂道、顶部开采石场,向斜建大坝,但向斜采煤易发生透水事故、背斜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工程建设要避开断层。
⑦据地层推断地壳变动的过程:
岩层厚说明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沉积物来源丰富,反之,相反;
岩石呈水平状态且从上到下依次从新到老说明地壳稳定;反之,地壳运动剧烈;
岩层缺失说明岩石形成后,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或是地势抬高后,原沉积物被侵蚀了也或是当地环境变化,没了沉积物来源;
岩石中间有侵蚀面说明下部岩石形成后地壳抬升,侵蚀后又下沉接受沉积;岩石中有侵入岩说明岩石形成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海底岩石离海岭越近越新,越远越老或者是离海沟越近越老越远越新。沉积岩是位置越靠上越新越靠下越老。
总之:内力作用的结果是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
3、外力作用:
①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影响因素是温度、水、生物)
侵蚀作用(影响因素是水、冰川、风)
搬运作用(影响因素是风、流水、冰川)
堆积作用(影响因素是风、流水、冰川)
固结成岩作用
②各种作用形成的地形及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形成风化壳及土壤,如:花岗岩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形成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如:峡谷、瀑布、石漠化、河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若是石灰岩地区则是溶蚀,会形成岩溶地形,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如:挪威峡谷、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地区。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
冰川沉积形成冰碛湖、冰碛丘陵等,沉积物没分选性,杂乱堆积,主要分布在高山高纬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山口冲积扇、河口三角洲、中下游冲积平原等,(沉积物有分选性),如:长江三角洲等。
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的黄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主要分在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总之:不同地区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a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地貌。
b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为主,多以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为主。
C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
d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沙滩等地貌。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地貌:
a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故上游为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冲积岛。
b冰川作用:高山上部是冰斗、角峰,山下堆积成冰碛丘陵等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师《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课堂笔记517.doc
- 福师2012秋《城镇体系规划》在线作业二答案doc1.doc
- 福建省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考评技术能力总结(精).doc
- 福师大文科生理科知识初赛试卷.doc
- 离婚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研究.doc
- 离子注入均匀性的工艺控.doc
- 离焦模糊照片的处理算法.doc
-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三种模式.doc
-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共享研究综述与展望.doc
- 科学规范的流程是管理成败的关键.doc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