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记略 - 北京大学中文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平记略 - 北京大学中文系

生 平 记 略 王 福 堂 童 年 回 忆 我生于1934年4月22日,原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杭州。祖上是农民,种田为生,祖父一辈才由昌安门外瓦窑头浪底畈搬迁到城里。祖父在一个木行中当伙计。父亲则在钱庄中当学徒,抗战胜利前升职当了钱庄和银行的经理,解放后又在工厂任职,成了职员。母亲是东关新沙里人,家务为生。居家在城里东街一带,胡同名斑马弄(或马弄),尽头有一条河。 童年时记得兄弟姐妹间挺和睦的,弟弟妹妹还都很听自己的话。另还记得几件事: 最早是在杭州,我在异姓叔叔们的包围中骑着一辆小三轮车。 然后是祖母在绍兴去世,包括我母亲在内的许多妇女都围坐在一起哭泣,引得我也哭了。祖母去世后,清明节前后我们还去上了坟,供上了几碗菜肴,烧了一些黄纸银锭,几个人都叩了头。上坟的路很远,沿着一条长得没有尽头的河,划着船在河里慢慢的走着,好半天才到达。记得走到一个地方,河边有一座陡峭的山,船夫告诉我们大声说话时山上会有一种回声,我们就用本地话喊了起来:“小癞子(小秃子),来送茶”,山壁上就能听到一种模糊不清的声音,好像是在说:“来哉(来了)”。 再以后是我随父亲离开杭州经绍兴、宁波去了上海。当时已经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人侵略上海以后的事了。到上海后,因为家里还没有来,我跟父亲住在浙江北路四马路路口的一个住处。那时上海还有租界,人们管租界叫“孤岛”,意思是日本人不能进那里头去。有时随父亲外出,遇到外国人“戒严”时,人们都得站着等,有时还要等很久才“解除”。但觉得“戒严”、“解除”等措施在“孤岛”里是当然的事,只要让日本人多一点阻碍就好。 住在四马路路口时我还有几件调皮的事。比如,曾在一个带玻璃匣子的元宝肚子里拿过两个当时还能用的角币,到对面茶馆的烧饼摊上买了两个芝麻火烧,但没有张扬。还在楼梯的拐角处见到一个低矮的裸露的电门,老想着要不要用手在铜丝上按一下,结果还真的按了一下,长大后想一想还真是很危险的。还有一次是把鸡毛掸子插到飞速旋转的电扇叶子里,电扇突然不能转了,嗡嗡直响,幸亏有人帮忙,把开关关上了。 以后我就跟家里住在一起了。过些天上了幼儿园,后来又上了小学。我在上海上过工部局小学,还有两个忘了叫什么小学了。刚上小学时课本是新的,语文课第一课课文是“北风吹,小狗叫,……”还有插图,很精致。因为老舍不得折书页,老师就过来呵斥。 看起来我童年时的生活还比较自由,大家任由我的想法,比较能有自己的主意。 少 年 记 事 因为听父亲说要到杭州的银行工作,所以全家就从上海搬到杭州居住了。由“孤岛”到沦陷区,听到很多日本人对中国人凶狠的事,大家都很小心在意。另外,那时父亲开始有了另一个妻子,也就是有了另一个家。当时这样安排家庭的人很多。家里人没有办法,都很心烦,开始吵架。 我在杭州上过惠兴小学、浣沙路小学、正则小学。刚念惠兴小学时,因为有几个上午随着哥哥上大世界看上海一个京剧院的排练,在学校缺了一些课,妈妈就带着我去学校,让训导处的老师打我手心。作为惩罚,当时觉得挨打是应该的。好像从此就吸取了教训,以后再没有缺课的事了。 我和祖父相处不多,很快他就去世了。他对小孩儿挺慈爱的,让人惦念。记得当时祖父穿着新衣裳,直挺挺的躺在床板上,我们兄弟一辈几个人披麻戴孝地围着他,就好像他睡着似的,只有客人来吊唁时,才面向客人跪着。出丧的时候人非常多,也许人们也认为祖父对人是和蔼的。 我在杭州有一段时候也很调皮:课余时跟同学们抓蛐蛐、刮洋片、跳房子、打弹子,闲时在西湖边山上乱跑,或者学骑自行车,似乎没有空闲的时候。有一次住在学士路,隔壁就是日本领事馆,一堵三丈高的墙隔开两边,春天时墙上的月季花开得分外灿烂,但有时能听到墙那边好像有人哭喊着在说话,晚上也听到过,挺吓人的。还有一次听到门外远远的“砰”的响了一声,探出门去查看,见到一个人拿着闪闪发光的手枪从西湖边跑过来,冲着我们似乎要说什么话,但又匆匆的往龙翔桥方向跑去了。当时已经是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的事了。后来听人说,是一个国民党特工想要暗杀伪市长,在马路上拦着包车,对着车夫就开枪。车夫着急抓着车杠往前一冲一低头,一枪正好就打在伪市长的胸口上,当场就死去了。枪手快步跑开,在我们家门前打开夹克拉链,放进手枪,往东逃跑了。一会儿日本人追了过来。这是日本人领着车夫来认人了。还好,车夫是个老实人,指着我父亲说,这人不像是枪手。不久就听说哪个地方的垃圾箱里发现了手枪或什么的。一个上午,外面传说枪手已经抓到,正要枪毙。我赶紧吃完午饭打听着跑到六公园,发现一个囚徒头上中了一枪已经倒在地上了,周围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这个囚徒失去了半个耳朵,但我还能看出来他完全不是我见过的那个枪手,所以觉得有些事可能是被隐瞒下来了。日本人以后还来骚扰过一次,找家里人说是打仗缺乏钢铁作原料,要在我们家征用一个钢条。我很不愿意,心想拿了钢条去,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