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chenjianwen@mail.hust.edu.cn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和实践 西方科学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科学心理测量的发展趋势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和实践 心理测量实践的三个理论前提: 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体差异。 确定对何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即测量的内容。 怎样对心理特征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的操作性问题。 关于三个基本问题,中国古代心理测量都有贡献。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把人分为小人、君子和圣人。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物皆然,心为甚。 刘劭的《人物志》:察举用人和品鉴人才的工具书。 八观法: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其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隋唐以来的科举制 内容: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翻译科、经济科等。 形式: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文献资料: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西方科学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的巧合:1905年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出版:科学心理测量诞生 科学心理测量的两大目标: 科学:对心理属性的精确描述和判断要求量化。 马克思:“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公平:打破人才选拔的世袭、垄断和特权需要考试 科学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心理测量是为了鉴别个体差异或分类 科学分类方法: 分类是所有科学 的核心,心理学也是如此。 类型的方法:不同类型之间有清晰界限,质的差异 维度的方法:心理特征的连续体现象 心理测量是维度的方法。 科学心理测量的先驱 心理测量的先驱: 智力测量上: 高尔顿(F.Galton) 比奈与西蒙(A.Binet T.Simon) 推孟与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克斯勒量表与离差智商 人格测量上: 武德沃斯(Woodworth)人格调查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艾森克的EPQ 高尔顿(F.Galton): 差异心理学之父 开创个体差异心理学 首次采用谱系调查法、双生子研究和问卷法 倡导优生学 首创智力理论 提出智力的G因素和S因素,斯皮尔曼的老师 开创心理学量化研究 提出心理特征的常态分布理论 提出一种统计方法:相关系数 比奈与西蒙(A.Binet T.Simon) 智力测量的先驱 直接测量复杂心理过程:判断、理解和推理。 用来鉴别和筛选异常儿童。 测量程序: 编制题项-筛选题项-年龄分组-确定心理年龄 3岁——指出眼睛、鼻子、嘴巴 7岁——说出画中的遗漏部分;重复5个数字 11岁——评判含有荒谬内容的句子 两大贡献: 其一,直接测量复杂的智力。 其二,提出智力年龄的概念。 推孟与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IQ) ,即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比率智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 优势: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 劣势:心理年龄并不总是与生理年龄同步 发展 韦克斯勒量表与离差智商 量表结构:语言与操作 离差智商: 智力的正态分布假设 通过衡量个体智力在正态分布中的位置来考察个体智力的水平。 用标准分数(Z)来表示的智商。 IQ=15×(X-X/S)+100 武德沃斯的人格调查问卷 最早的人格测验 用于军队筛选士兵 纸-笔形式的团体测验 结构化人格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 1921年瑞士罗夏创立 非结构的投射测验 对结构化人格测验的质疑 卡特尔的16种人格调查问卷 因素分析的方法 人格词汇的研究方法 广泛使用 适用各种人群 艾森克的EPQ 基于人格的层次结构 人格特质的生物学解释 三个因素:简洁明了 对后续研究的贡献 心理测量现代发展趋势 团体测量 标准化测验 多特质-多方法测量 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测验 阅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