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背影
第1课 背影
第1 背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明确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味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的明线,“父子深情”是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的特点;体会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学习本,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教学步骤】
四时
第一时(总第1时)
【导入新】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和诗:“在我心中有一座,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 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学一篇质兼美的纪实散,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本写于192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朗读一遍。
【新探究】
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背影》写于192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
二、通读,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内容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
2.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拭:shì擦。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狼藉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4.自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结构,从整体上了解内容。
第一部分: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
(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
(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
(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
第三部分: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第二时(总第2时)
【导入新】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新探究】
一、学习第1--3节
(1)指名朗读第1节。
(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
1923--192年;开篇点题。
(3)读第二节,思考:
“那年”是哪一年?
“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意思?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
“我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
“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
父亲的那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