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四首_2
诗四首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西村》)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时安排 4时
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时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导入新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记》一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与赏析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l曰I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到南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
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齐背
第二时
教学内容:《游西村》陆游
导入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西村》。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到农家。走在通往西
村的路上,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到西村。在西村,
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
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 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
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竞背
抽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游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西村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三)和《游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
《游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 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第三时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 王维
导入新
唐代自开国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