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高考语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近几年,高考语试题加大了对语言衔接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同学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抓住了关键,往往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解题。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
一、抓句号
一个语段往往有许多句子组成,在围绕语段中心思考的前提下,每一个句子都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根据这个特点,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我们抓住句号,将语段的每一个句子区分出,然后再做题,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示着民族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B.
. D.
在解答这道题时,先要抓住句号,以句为单位将该语段分解。这个语段可以拆分为两个句子:第一句介绍的对象是“古村落”,后面是四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前面是两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待填的第一个分句是整个第二句的起始句,肯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而答案提供的选项只有有陈述对象“它们”,因此可以肯定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分句是。句表转折,根据句意它应排在的后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
二、抓陈述对象,考虑话题叙述一致性因素
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陈述对象,整个语段中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陈述对象展开的。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轻松解题。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的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____,____,_____。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裁判,最终赢得了一枚银牌。
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面上继续比赛
冰面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 B.
. D.
这个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张丹、张昊。该语段赞扬张丹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与张昊一起完成比赛的勇敢精神。因此,解答时要紧紧抓住这个陈述中心。这个语段被分解后可以分为三个句子。第一句话的陈述对象是“张丹、张昊”,第三句话的陈述对象是“他们”,也就是“张丹、张昊”。这样由备选分句组成的第二句的陈述对象也应该是“张丹、张昊”。搞清这些,我们判断选择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句以“所有人”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句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只能做下一句的状语。句以“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句以“冰上”为核心,应予排除。句以“两人”即“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句以“动作”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这样,我们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
三、抓词语呼应和句子的前后勾连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呼应、相承紧密的。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题。
如2007年高考东卷第16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
我们不妨先从第选项入手。第项“这么美丽的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的两项。在两个选项中,第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项较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第项“不妨往诗中寻个消遣处”中“诗”二字,说明下面和句相承的是含有诗的,故应放在之前。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中寻个消遣处”,因此应放在的前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
四、抓句式照应
有些高考试题,句式非常整齐(或对偶或排比),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一定要紧紧抓住。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I第4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