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诗歌鉴赏的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届高考语诗歌鉴赏的实践

2010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实践 高三语复习指导与练习:诗歌鉴赏的实践——关于答题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诗歌鉴赏的实践——关于答题 二 教学重、难点: (一)方法点拨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先弄清写了什么? 1 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善于利用暗示:不遗漏任何信息 (1)诗题(统摄全诗,或含有感情基调,或总括诗歌内容,或点明创作缘起及创作背景lt;如诗歌创作的时令、时间地点、作者境遇、社会背景等gt;) (2)作者(朝代、流派、个人际遇、思想倾向等) (3)诗歌(融情体物,通过想象建立画面) (4)注释(提示诗歌创作背景,或含有诗歌中难解词的解释) ()题干(提示答题角度,给出答题的思维方法或思考方向) 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 答案: (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 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2000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的“有约不过夜半”和下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附: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 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如1996年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3 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1998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 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如2001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附: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6 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1998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