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生产用中药蛇粗毒DNA分子鉴定.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份生产用中药蛇粗毒DNA分子鉴定

1份生产用中药蛇粗毒DNA分子鉴定  【摘要】   目的利用PCR技术鉴定干燥蛇粗毒的来源物种,并对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及提取过程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若干针对不同长度目的基因扩增引物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方法从1份已保存了7年的生产用干燥蛇粗毒中提取总DNA,并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使用该方法可从蛇粗毒中提取得到微量的总DNA,并成功扩增得到0.45~1.18 kb不同长度范围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提交NCBI,并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论该蛇粗毒样品来自眼镜蛇,且极可能由多个不同的亚种或单倍型所组成。该技术有可能推广用于对动物粗毒的来源进行准确和直接地鉴定。 【关键词】 蛇粗毒;分子鉴定;线粒体基因; DNA测序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dried snake venom by PCR. MethodsTo extract DNA and subsequent sequencing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es from a snake venom that had been preserved for nearly 7 years.ResultsMinimal genomic DNA could be extracted from the crude venom by this method, and from which different length of target regions that ranged within 0.45~1.18 kb were amplified successfully. All the sequences were submitted to NCBI and compared against their homologous sequences in the GenBank database. ConclusionSequence alignment analyses approved that Naja naja was its most probable original specie, and this sample could be consisted by some different subspecies or haplotypes. This approach offers a straight forward method for direct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animal crude venoms.   Key words:Snake crude venom;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Mitochondrial gene; DNA sequencing   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毒病例的报道为数不少,如中药性肾损害、中药致癌等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发现有包括蛇毒(其它如斑蝥、鱼胆、海马和蜈蚣等)在内的近十几种动物类中药均可致肾脏损害[1]。研究发现,导致此类损害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中药内在属性不明确以及用药方式不恰当两方面。其中决定中药内在属性最基本的因素——即动、植物种属分类,则时常为研究者所忽略,由此带来的后果,如物种命名不规范等,均可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等诸多不良后果。以含蛇粗毒类成分的中药为例,研究者在制剂过程当中对药用原料的来源物种进行准确地鉴定是非常必要的,是决定用药安全的首要环节。 为解决以上实际问题,本文成功从1份已保存了7年的生产用干燥蛇粗毒中提取总DNA并对其来源物种的身份进行了初步地鉴定,同时对可能影响到鉴定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1 器材   1.1 材料   生产用蛇粗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学部提供(批号:001212),样品采集于200005,由广州市蛇毒研究所经生化鉴定为舟山眼镜蛇(Naja naja atra)粗毒。新鲜毒液经冷冻干燥处理后铝罐密封,置4 ℃长期储存。   1.2 试剂与仪器   DP 303离心柱型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和DNA Marker III(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2×Taq PCR MasterMix(广州美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产物胶回收纯化试剂盒(北京艾科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蛋白酶K(Amresco公司),引物(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dNTPs,PCR缓冲液,rTaq DNA聚合酶和DL 15 000 DNA分子量标记(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PE-2400型PCR扩增仪(美国Perkin Elmers公司),37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