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巉岩本草》天茄儿本草考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履巉岩本草》天茄儿本草考证

《履巉岩本草》天茄儿本草考证  【摘要】;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天茄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天茄儿的植物来源。[结论]《履巉岩本草》记载的天茄儿,为茄科植物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 (Franch.et Sav.) Makino。 【关键词】; 履巉岩本草 品种 天茄儿 考证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folk herbal medicine “Tian qie er”, the origin of “Tian qie er” was confirmed by textural,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and field survey.The“Tian qie er” which was originally recorded in“Lü Chan Yan Ben Cao”should be “Longzhu” (Tubocapsicum anomalum ) of Solanaceae family.   Key words:species;Tian qie er;textural research ;   《履巉岩本草》是南宋画家王介取杭州慈云岭(凤凰山和玉皇山一带)附近山地的206种植物药撰绘于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是杭州已知现存最早的地方性本草著作,也是我国本草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彩色本草图谱。王介,字圣与,号默庵,临安人,祖籍山东琅琊,约生活于南宋孝宗至宁宗年间(公元1163—1224年),善画,懂医药。庆元年间官居内阁太尉,晚年退居杭州慈云岭西,所居山有堂曰“履巉岩”,故名《履巉岩本草》。原书已佚失,现仅存明转绘本。全书分三卷,载药206种。其药图经画家之手绘制,精美绝伦,乃古本草图之最佳者。其药图可以据以鉴定出许多南宋时期所用的民间草药,价值甚高。郑金生先生进行了基原考证,大部分种类已经植物学分类鉴定,确定了学名[1]。 ;   天茄儿,记载于《履巉岩本草·天茄儿》卷中,书曰:“性凉,无毒。诸般疮疾,大能医治。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没用少许,冷水调傅患处。”郑先生根据药名及药图均表明本品系茄科植物,并引用宋·苏颂《本草图经》老鸦眼睛草:“叶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认为天茄儿即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1]作者仔细观察了《履巉岩本草》彩色药图(见图1),进行了分类、鉴定,认为郑先生的鉴定结果值得商榷,天茄儿应该为茄科植物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Franch.et Sav)Makino。考证过程如下。   1; 龙葵和龙珠的区别特征 ;   龙葵和龙珠均属茄科植物,两者的外形非常接近,容易混淆。但是两者有四个明显的区别,区别见表1和图2[2]。   2; 历代主要本草对龙葵和龙珠的记载 ;   龙葵,始载于《新修本草》(苏敬等撰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书曰:“龙葵味苦,寒,无毒。食之解劳少睡,其子疗丁肿。叶所在有之,关河间谓之苦菜者。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 ;   图1; 《履巉岩本草》天茄儿的药图(略)   表1; 龙葵和龙珠的区别(略)   图2; 《浙江植物志》(第五卷)龙珠和龙葵的墨线图(略)   图3; 《本草纲目》、《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龙葵图(略) ;   龙珠,始载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撰,成书于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书云:“龙珠味苦,寒,无毒。子:主丁肿;叶:变白发,令人不睡。生道旁,子圆赤珠似龙葵,但子熟时赤耳”。《救荒本草》(朱橚撰于明永乐间四年,公元1406年),书曰:“天茄儿苗生田野中,苗高二尺许,茎有线楞,叶似姑娘草叶而大,又似和尚菜叶却小。开五瓣小白花,结子似野葡萄大,紫黑色,味甜”,此处天茄儿苗可以根据果实紫黑色,确定为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初刻于书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记载:“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成书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记载:“龙葵,唐本草始著录,李时珍以为图经老鸦眼睛草。俚医亦曰天泡果,其赤者为龙珠,处处有之。”从历代主要本草著作来看,由于龙葵与龙珠的果实颜色差别非常明显,果实成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