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射干本草学探究
中药射干本草学探究
【摘要】 对历代主要本草著作所载射干进行了考证,分析射干及其混淆品—鸢尾、蝴蝶花、白射干之间的异同以及形成混淆的原因,为准确识别和使用射干提供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射干 本草学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 DC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具清热解毒、利咽消痰、散结消肿之功效,药用其根茎。我国仅一种。自《神农本草经》始,我国历代本草学著作多有记载。但是射干异名众多,又常与鸢尾科的鸢尾、蝴蝶花(也称川射干)和白射干等混淆,而本草著作也有相当一部分仅注重考经问典,少有实地考察和验证,因此也是混淆难清。对射干的栽种和购销、用药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尝试对射干的本草历史作一简要介绍,并予以分析考证。
1 射干的名称问题
射,读shè,又读yè。《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射干,射读yè,作名词,指射人。如仆射,古官名,掌兵事。故射干亦名夜干。现在都称射(shè)干,而其始多称射(yè)干,或者夜干。明朝刘文泰编撰的《本草品汇摘要》[1]和宋代唐慎微撰的《证类本草》[2]都明确提到这一点。而为何命名射干?据赵存义,赵春塘在《本草名考》[3]中分析:“此物在夏秋之中抽茎,强硬而长,如射(yè)人执竿,因名射(yè)干”。《本草图经》[4]也谓:“今观射干之形,其茎梗疏长,正如长茎状,得名由此尔。”而陶弘景所云[5]:“花白,茎长,如射人之执竿。故名”。此义有疑,因为射干并不著白花。有可能是陶弘景并未见到花期时的射干,只是在已有射干之名后对其进行名考时推定的,所以在花色上描述有误;或者是陶弘景所见为开白花的白射干,乃鸢尾科的一个属,植物形态上与射干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其余描述基本正确,名考也合乎推理。
射干异名众多,有乌吹,乌扇,乌蒲,草姜,乌翣,凤翼,鬼扇,扁竹,扁竹根,仙人掌,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草,蝴蝶花,紫蝴蝶,开喉箭等。多是各地俗名,也有一些是混淆品的俗名,见诸历代本草著作。各种异名大多是根据射干的植物形态而来。如根据射干叶的形状的有乌扇、乌吹、乌翣、乌蒲、凤翼、鬼扇、山蒲扇、仙人掌等;又如射干叶扁而根茎状似竹、姜,故名扁竹、扁竹根、草姜等。只是蝴蝶花、紫蝴蝶二名,可以断定为鸢尾,误认作射干,取其花形、花色命名而误,因为射干花并形不象蝴蝶,也非紫色。可能是鸢尾科中的鸢尾和蝴蝶花(川射干)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当然,前面提到的据射干叶形而命名的各种俗名中,也不可避免有混淆鸢尾、蝴蝶花和白射干为射干的,因为射干与鸢尾、蝴蝶花和白射干之间叶形极为相似,只是难以一一考证罢了。而扁竹和扁竹根则更有可能是射干和蝴蝶花的混用名,除非明确分辨花的颜色。至于吴普所云“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后世皆不见载于其他本草著作,难于考证,也不知所云。
另外,还有陈藏器在《本草拾遗》[6]中论及:射干总有三物,《佛经》云:夜干貂犬就(jiu,左犬右就),此是恶兽,似青黄狗,食人;又阮公诗云:夜干临层城。此即是树,今之射干,殊高大者;本草射干,即人间种为花卉,亦名凤翼。叶如鸟翅,秋生红花赤点。又有荀子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其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这几种说法,除了本草射干记载可以接纳外,另外两种说法都不能确认。射干有树类一说,阮公诗与荀子语即矛盾,且没有其他文献印证,现在也不见射干树。至于《佛经》所云恶兽,有可能更多是故事传说而已,且与本草无涉,因此不作多考。
2 射干的本草记载
《神农本草经》[7]记载射干语为:“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田野。”此时即已定名为射干,并且有“乌扇、乌蒲”的异名。生长环境准确,为后世本草著作采用。《神农本草经》将射干位列下经,属于“大毒”之品(《神农本草经》对本草分经依据“补而无毒为上经,补而微毒为中经,大毒为下经。”并且上经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经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经为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药思想本原重预防、养生,次之则治疗。而现代医学思想则不再分经论药,重在疗效,对症即为良药,治愈方为佳品,无上中下经之分。
《名医别录》[5]记载射干更为全面和具体:“一名乌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山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首次提到根据药用部位根茎的形态特征产生的异名“草姜”,生长地理也提到南阳(和现在的南阳是同一地点),并且对采收和炮制也开始关注。三月是合适的采收时节,秋季九、十月也是适合的采收时节。因为射干药用部位是根茎,按沈括在《梦溪笔谈》[8]中所述“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尽归其根。”射干为多年生草本,药用的也是其宿根(根茎),所以三月和九十月都是采根的适当时节。“阴干”至当,后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