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探究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探究及应用
引导语:股骨颈骨折系老年人多发病。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电视X光下、闭合穿针,外固定架固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自行研制简易单臂加压式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颈骨折16例,其中:基底部骨折12例,颈中型骨折4例,全部利用中医整骨手法。结合器械经皮穿针。结果 随访两年,15例骨折骨性愈合,功能良好,无股骨头坏死,1例髋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经此方法固定可靠,临床效果好它具有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密、转动灵活、且创伤小,容易掌握,符合动态平衡和生物力学原理,只要指征和方法掌握得当,多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中西医结合 外固定架固定
骨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系下肢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有传统的保守疗法和现代的手术切开治疗,都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导致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且长期卧床护理工作量大给家人及社会带来许多困难。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当股骨颈骨折后,对骨折整复要求较高。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结构,如何根据病情选择一个更合理的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下肢的功能关系较大,目前仍是国内外骨科医师临床研究探索和治疗中的课题。近几年来,我院骨科医生,潜心研究,将中西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加以结合,设计了简易单臂加压外固定架应用于临床,辩证解决了骨折固定与组织损伤这一矛盾,发挥了极大的效应。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应用本疗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有效的预防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值得推广。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65-86岁,其中65-78岁6例;79-86岁10例。损伤原因:跌伤9例;车祸撞击伤7例。骨折类型:颈中型4例;基底型12例。其中外展型4例;内收型12例。骨折部位:左侧6例;右侧10例。
二、手术方法
1、适应症①股骨颈囊外骨折可手法复位者②股骨颈囊内骨折对位良好者③患者伤前具备行走能力者。
2、术前准备:入院后立即摄髋关节正侧位片,以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并进行体格检查及时治疗,以防并发症。骨折后一周内,当即行手法复位,X光下闭合穿针,安装单臂加压式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后一周以上者,需行骨牵引,待7天后双下肢等长时而行上述治疗方法。同时应用活血化淤中药药浴,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防股骨头坏死。
3、操作步骤:采用硬膜外或局麻,患者仰卧于复位床上,需助手3人,先行手复位,第1助手两手在患者腋下用力向上提拉;第二助手双手放于病人髋部用力向下压迫固定骨盆;第3助手握伤肢踝部,对抗牵引3-5分钟,然后术者右肘横跨伤肢腘窝,屈髋、屈膝各90度向上牵引、内收、内旋髋关节,逐渐伸直外展20度左右,维持牵引,即可复位。若骨折有明显向前成角移位,牵引下逐渐屈曲髋关节的同时,术者左手推压骨折部位,有复位感时表示成角移位被纠正,此时双下肢等长,复位成功。将患者双下肢伸直各外展30度,颈干角保持125-130度之间,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取3.5-4.0mm的大螺纹克氏针二枚、骨圆针一枚,在电视X光屏幕监护下,直观进行,先将第一枚自股骨大粗隆下缘靠近股骨距,用骨钻把螺纹针钻入,针尖到达股骨头下0.2cm以不透过对侧骨皮质为度。第二枚针在第一枚针下方2cm穿入和股骨轴线约150度角,与第一枚针在俯视水平面内和正视垂直内的投影夹角分别成15度左右。
第三枚骨圆针在股骨髁上10cm处垂直于股骨轴线穿入,针尖稍透过对侧皮质,手术完毕后,经摄正侧位X光片证实穿针角度位置,满意后把三枚钢针与固定架连接,拧紧螺母以固定针体,最后将主体杆螺母向右旋转使之向中心加压,以利颈干角稳定。 结果
本组16例,股骨头坏死1例(6.2%);针道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和换药处理,一周后好转,对骨折愈合无影响),总治愈率93.7%。术后离床活动时间7-14天;拆除固定架时间2-5个月,其中2个月6例;3个月5例;4个月3例;5个月2例。
一、疗效评定:根据老年生活特点,对生活自理和活动的要求以及X线摄片表现,髋关节疼痛程度,下蹲能力,屈髋功能分为;优:8例,髋关节屈曲及下蹲功能恢复正常,弃拐走路无疼痛、无跛行,X线摄片示解剖对位,骨折愈合,颈干角达125-140度之间,随访2年,股骨头无坏死,(50%)。良;6例,髋关节屈曲稍微疼痛感,生活自理,对位良好,骨性愈合,颈干角达110-120度。随访2年,股骨头无坏死,(37.5%)。尚可:1例,生活基本自理,屈髋90度以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