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德应用泻白散方证探析及经验总结.docVIP

史欣德应用泻白散方证探析及经验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欣德应用泻白散方证探析及经验总结

史欣德应用泻白散方证探析及经验总结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剂泻白散为后世医家广为传用,具有“清泻肺热”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等肺系疾患。现代研究者更将本方扩展应用于皮肤科、眼科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开展的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方的疗效但谈及临床应用时,研究者多注重分析病机,于辨证要点及运用指征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从病机角度谈方剂运用,有助于把握总体方向,却不易细化。  能够治疗“肺热”的方剂很多,《证治准绳》《沈氏尊生书》中亦载有以“泻白散”命名的方剂,虽然组方不尽相同,却均具有“清泻肺热”的功效,若临床仅依靠“肺热”这一病机要点,便不易选择  同时因为泻白散方名“泻白”,使初学者一见“肺热”便首先想到此方,因而常有误用本方的情况发生,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史欣德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注重“方证相应”,尊仲景“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临证不论运用经方、时方,除切合病机外,更要抓住其“方证”特点。从方证特点及运用指征的角度研究方剂,有利于临床精确辨证,合理处方,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拟从文献入手,结合临床病例,介绍史教授在“方证相应”思想指导下,运用泻白散的思路与经验  关于泻白散的文献探析  泻白散的来源及原书关于泻白散的论述  泻白散是宋代钱乙所创,其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记载:“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钱)、甘草(炙,一钱)。上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在《肝热》《肺盛复有风冷》《肺虚热》《肺病胜肝》等篇章中均有相关论述,“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肺只伤寒,则不胸满。”“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肺病春见(一作早晨),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肝怯者,受病也。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而对于泻白散主治证候描述最为详细者为《小儿药证直决·咳嗽》:“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  将这些论述进行归纳,可以发现泻白散汪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咳、喘为主症,而其特点为“咳而后喘”,同时伴有气急、气短、胸闷等症状。其次有身热甚至壮热,欲饮水,不饮水即身热加重等兼证。从体征上看,患者唇色深红,同时有面部水肿。可以说钱氏已将泻白散的基本指征清楚地描绘出来了。  后世医家关于泻自散的论述后世医家对本方也多有论述,《斑论萃英》:“肺热目黄,口不吮乳,喘嗽。”《保婴撮要》:“肺经有热生疮。”《医方集解》:“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在症状方面多了“目黄、口不吮乳、生疮、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等。《古今名医力论》提到的“喘满肿嗽”也是点睛之笔。  文献中关于泻白散不良反应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清代吴鞠通有关误用泻白散出现不良反应的论述,《温病条辨·解儿难》:“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身虚热者,甚良。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如风寒、风温正盛之时,而川桑皮、地骨,或于别方中加桑皮,或加地骨皮,如油入面,锏结而不可解矣。”吴氏强调有外感者不可用此方,否则会造成疾病缠绵难愈,而究其原因.则与桑白皮、地骨皮两味药物有关  吴氏采用取向比类的方法认为“桑根之性,下达而坚结,由肺下走肝肾者也。内伤不妨用之,外感则引邪入肝肾之阴,而咳嗽永不愈矣”而“地骨入下最深,禀少阴水阴之气,主骨蒸之劳热,力能至骨:有风寒外感者,而可用之哉!”  如此极端的情况笔者未曾得见,但自身却因误服泻白散致使咳嗽迁延2个月余,诸药妄效。  张山雷亦认为:“泻白散只可以治热壅,如是寒饮肺闭,误予桑皮、地骨,沉降遏抑,则落井下石之祸也”可见判断外感及寒饮的有无在临床使用泻白散时十分紧要。  关于泻白散的方证探讨  史教授以“方证相应”思想为指导,在分析泻白散应用指征时,一方面参考文献相关记载,另一方面运用“以药测证”的方法,结合方中药物的功效主治特点,进一步补充方证要点。本方中桑白皮、地骨皮两药起主要治疗作用。  以药测证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名医别录》:“主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本草纲目》:“桑白皮专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又说“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地骨皮为茄科落叶灌木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具有清热泻肺、凉血除蒸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喘,骨蒸潮热,盗汗吐衄等症。《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本草求真》:“能治有汗骨蒸。”  咳、喘、水肿、发热等症状钱氏均已谈及。据李时珍言,桑白皮专利小便,且小便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