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及教师的嗓音保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发声及教师的嗓音保护

归音的过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过程,与出字、立字比较,掌握起来难度更大。 这里应首先注意到不能因韵腹取音响亮而任意延长,造成因声废字。归音时也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趋向鲜明”是指,唇舌的动作要“到家”。 4.“枣核形” 合于出字、立字、归音要求的吐字过程应构成一个完整、立体的形状——“枣核形”,它不仅是吐字归音的规矩,也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枣核形”是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请看下图: 需要说明的事,“枣核形”训练是使发音规范化的必要过程,作为技巧训练它最终是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所以,在投入使用时,“枣核形”不能一成不变。字字出于一模,必然会削弱语言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节奏,影响内容的表达。视不同情况使“枣核形”有所变化,或拉长或缩短,还可以调节吐字力度,这都是允许的,是有利于表达的。 3.正确的共鸣的方式 大家知道,声带颤动发出的喉原音不仅十分微弱,也谈不上有多么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洪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一个人的发音器官是天生的,无法改造,而共鸣的调节却是可以经后天训练而改善的。可以说,掌握共鸣的调节,是扩大发声效率、改善声音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讲课发声应当采取的共鸣方式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略带一点头腔共鸣(鼻腔共鸣)的声道共鸣。 指硬腭下,胸腔以上的各共鸣腔体(含咽腔)。声带发出的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沿着咽喉流畅地进入口腔,在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口腔共鸣属中频泛音区,它使声音丰富、圆润、庄重。 1)口腔共鸣 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口腔共鸣: 1.bā-dā-gā bā-dā-gā pā-tā-kā pā-tā-kā 2.bā dā gā pā tā kā pā tā kā bā dā gā 3.bā bá bǎ bà | bā bá bǎ bà | bā bá bǎ bà | bā bá bǎ bà 4. pēng pā pī pū pāi pāi pū pī pā pēng 2)头腔共鸣 指硬、软腭以上的部分(包括鼻腔).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及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头腔共鸣属高频泛音区,它使声音高亢明亮 鼻腔共鸣训练 (1)纯a 音——加鼻腔共鸣ā音 纯i 音——加鼻腔共鸣ī音 纯 u 音——加鼻腔共鸣 ū 音 (2)鼻辅音+口元音 ma――mi――mu na――ni――nu 3)胸腔共鸣 指喉部以下部分。呈现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及气管附近引起的振动传送到胸腔,使其发生受迫振动和感应振动;获得共鸣效果。属低频泛音区,它使声音浑厚低沉。 胸腔共鸣练习 1、用较低的声音弹发声门音[xa],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来,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然后由高到低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下移。 2、“a”元音直上直下及滑动练习。 3、hǎo bǎi mǐ zǒu 夸大体会。 五、练声的基本要领及基本步骤 (一)基本要领 “两头紧中间松” (二)基本步骤 第一步 练气: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发声的基础气不足;声无力,用力猛;声带损。 第二步 练声: 放松声带,先缓慢地发一些轻柔的声音(如气泡音),把声带活动开。之后做口腔准备活动。 六、常见的发声问题 (一)鼻音过浓 (二)喉音过重 (三)声音发散 (四)声音捏挤  (五)声音过虚 七.嗓音保护要注意的问题 发声是人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之一,而声音及语言的形成不是靠一个器官来完成的,它是通过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如果由于发音器官运动过度和发音方法不当,就会引起一系列病态改变如声带出血、水肿等;长此以往又未能及时治疗者,声带还会发生慢性增生性改变,如声带出现肥厚、结节、息肉及声肌弱症等,这就是嗓音科学所说的职业性咽喉病。一旦发生上述改变,说话的声音就会变得沙哑,音色也会发生异常。 (一)坚持科学发声 (二)做到适度用声 用声过度是指滥用超过本人能力范围的嗓音(用声)。每人的发声能力有音高(声音频率范围)、音强(声带张力)、音时(发音用声的时间)三个方面,超过此范围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