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别列入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也即观察组) 与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 也即对照组) , 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2 导联,并同时进行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ST Ⅲ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 、ST V 3R ~V 6R 抬高大于或等于1mm 和联合进行两项检查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效果。 结果:两组ST 段抬高3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其敏感性分别为90.0% 、83.0%和 80.0% ,其特异性分别为 95.0% 、92.0% 和 97.0% 。 结论:在临床上,心电图 ST V 3R ~V 6R抬高大于或等于1mm、ST Ⅲ /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 均可用于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关键词: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诊断效果; 心电图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病症,而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属于其中比较罕见的一种,且病情也比较特殊,需要及时地选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1]。本研究选取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一、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共收治8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2]: 每次的胸痛发作时间大于或等于30min; 且发病内的 12h 内,患者的Ⅱ、V 3R ~V 6R 、aVF 导联以及Ⅲ中存在2项及以上的导联 ST 段抬高现象,且幅度均大于或等于1mm;患者的CK- MB 峰值大于正常值的2 倍;患者的导联中均不存在异常的QRS 波以及Q 波。患者发现心梗后的3 周内,在外院及时地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果内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 ,则表示有意义, 选取患者的锐缘支起始部位,并把右冠状动脉共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近段,另一种便是远段。如果患者属于左冠状动脉旋支阻塞或者右冠状动脉阻塞,则可诊断为下壁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属于右冠状动脉近段梗死,则可诊断为右心室心肌梗死。依据临床造影结果,将80例患者分别列入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也即观察组) 与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 ( 也即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 女性15例, 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 57.3plusmn;5.4) 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 女性17例, 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57.2plusmn;5.1) 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需要详细地询问其既往病史,并实施体格检查,同时需要对其进行12导联和相应的V 3R ~V 6R 心电图描记,期间的间隔需要保持为4h ,且其纸速需要保持为每秒25mm, 标准电压需要调整为1mV=10mm;选取J 点后方的80ms部位测量ST 段,观察并记录心电图ST 段明显抬高情况下的ST Ⅲ / ST Ⅱ 抬高大于或等于1(标记为A指标 )、 V 3R ~V 6R ST 段抬高大于或等于1mm( 标记为B指标)以及两项的联合 (标记为A+B 指标 ) 。
1.3判定标准
依据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3],对比分析3项指标的敏感性 、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 以及阴性预测值。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以(x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chi;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具体部位的分布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近段的病变,病变部位多为2支或者3支病变,且不存在单支病变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lt;0.05。
2.2两组患者的ST 段抬高的3 项指标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阳性率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 、B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 );A+B 指标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A、B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ST 段抬高的3 项指标情况的比较
三、讨论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低, 其原因在于,右室心肌壁往往相对较薄,因此其耗氧较少, 且该部位的侧枝循环相对比较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