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oc

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精神科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为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失去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她们不但要履行专业的职责、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还要面对暴力袭击的危险,这对精神科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较其他普通科护士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她们身心健康状况的好坏与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危有紧密联系。本文现就国内精神科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探讨和建立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临床管理者缓解其心理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1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目前关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赵成香对50名精神科护士和50名综合科护士进行了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四个方面明显高于综合科护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鞠风等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表研究了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发现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身体疲乏感、恐惧等心理问题。但也有文献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杨长虹等对精神病院192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精神科护士总分及因子分除躯体化与精神病性因子与普通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较普通人群偏低。吴晓梅等对4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发现其总分、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的分值均低于国内常模组。 2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1工作年限 有关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工作年限越长,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李翠芝等采用SCL-90问卷对云南省12个地州的13家医院的461名从事精神科护理的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除躯体化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除焦虑、阳性项目因子分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11~20年的护士除人际关系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除偏执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同年龄阶段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工作量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向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与精力。而精神科的病情观察不同于其他科室,需不停地巡视、细心地观察患者的言行从而掌握患者的心理,以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这就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报道: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38%,20%~25%的护士具有焦虑情绪。 2.3护理职业性质 精神科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行为异常、病态思维的精神病患者,他们随时可能出现消极行为等意外事件,并时常与护士发生心理冲突,导致护士高度紧张,担心自身的安全。其次,精神科护士夜班频繁,生活规律改变,加上夜班是患者病情加重,发生意外的高峰期,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 2.4工作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都采用封闭的管理模式,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期间经常接触的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思维紊乱,有自杀、自伤、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护士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封闭的环境中,同样会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身心疾病。杨秀梅等在调查中发现,引起精神科护士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中,护士自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占18.2%;封闭式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单调占20.3%。刘士荣等研究表明,特殊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是造成精神科护士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分别达87%、86%和80%。   2.5社会支持 目前精神科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差,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有时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常导致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增大,长久的压抑得不到适时的释放,最终导致身心疾病。陈金红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53名精神科护士和49名综合科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程度明显低于综合科护士(t=22.133~23.072,P<0.05~0.01);精神科护士的孤独感高于综合科护士(t=2.804,P<0.01);社会支持度与孤独感有明显相关性(r=20.366~20.544,P<0.001)。由数据可以看出,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干预 3.1提高心理素质 精神科护士应加强自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