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效果.doc

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效果

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部收治的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20例,全部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超腕关节夹板外固定,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内服中药汤剂及外用熏洗治疗,随访4个月~1年,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0例患者中,优1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5.0%。其中1例为严重粉碎性骨折,夹板固定后移位明显,后转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2.15plusmn;0.44)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8.22plusmn;1.13)分,而腕关节功能评分(91.02plusmn;5.6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8.46plusmn;3.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手法整复联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手法整复;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03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7.019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桡骨下端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桡骨下端骨折通常指在桡骨远侧端2~3 cm处,骨的完整性及连续性遭到破坏,多为闭合骨折,临床上也称为桡骨远端骨折[1]。桡骨下端较为粗大,主要为松质骨构成,此处易发生骨折,其原因是由于应力的薄弱点位于松质骨与坚质骨的交界处[2]。桡骨下端骨折主要分为屈曲型、伸直型、掌侧缘和背侧缘四种骨折类型。其中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类型最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是由于间接暴力所致,例如患者跌倒后腕背屈掌心着地、后肘部伸展、前臂旋前等。若复位不当,则易造成手指与腕部的慢性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及正常使用[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因此笔者所在医院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的20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超腕关节夹板外固定,同时配合按摩康复、中药汤剂及熏洗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部20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7~69岁,平均(46.1plusmn;5.2)岁;伤后就诊时间1~13 h,平均(5.3plusmn;1.3)h;受伤原因均为高处坠落或摔伤;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例、横断性骨折10例、斜面型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他骨折类型患者、伴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及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整复 (1)手掌向下一人整复法:此法多用于嵌入不严重,肌肉不发达的患者。(2)牵抖复位法:此法适用老年患者,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其手法的要领为一牵、二抖、三尺偏[4]。主要内容如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肘部屈曲90deg;呈前臂中立位,让一助手握住上臂作反向牵引,以矫正折断重叠及解除嵌插。患者双拇指置于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触摸准确后,按照原移位方向先顺势拔伸2~3 min以达到纠正重叠移位的目的,随即将远端旋前同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在持续牵引下迅速尺偏掌偏,然后缓慢放松牵引力,若折断无畸形、无阶梯感,则复位成功。  1.2.2 固定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骨折经整复后,在维持牵引的前提下,包缠绷带数层。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置一平垫,再相应放入夹板,夹板上端应达到前臂中部或上部1/3处,桡侧及背侧木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最后用四条布带捆扎,松紧调整适度,外面再用绷带包缠以加固防脱,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保持固定4~6周,在此期间定时检查,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1.2.3 功能锻炼 在关节复位后,所有患者均给予主动、被动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首先,患者持续1~2周的主动、被动活动指间关节,为了预防制动而引起的僵硬现象,建议患者适当活动肘部及肩部。其次,增大患者的活动度,鼓励其积极进行掌指关节屈伸训练,共持续2~3周的时间。再次,当患者达到骨折愈合标准时,解除固定后应主动缓慢活动腕关节,可用健侧手辅助患侧腕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持续2周[5]。最后,在增强以上锻炼的前提下,可行前臂旋转活动,持续3周。切记动作要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