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及治疗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及治疗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及治疗进展    [摘要] 详细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及的最新进展,在此抗生素较为普遍的年代,本文可供临床医师。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简称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5 %~39 %[1,2]。按AAD的病情程度不同,包括单纯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简称PMC)指病情严重,在结肠粘膜有伪膜形成的特殊类型,如不及时认识,给予合理治疗,可导致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 %~24 %。本病的发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抗生素破坏了肠内菌群的生态平衡,即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而需氧性菌及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其中与PMC发病有关的主要是难辨产气荚膜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简称CD),它产生的2种毒素,毒素A为肠毒素,毒素B为细胞毒素,2种毒素均可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炎症。其他细菌尚有产气荚膜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和沙门菌属[3]。凡能对抗细菌的药物,几乎均可引起AAD,以林可霉素(linc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氨苄西林(ampicallin)多见[4]。此外,头孢菌素族、青霉素类等也常见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少发生。但抗结核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的抗菌药尚未见报道。本病发生的危险因子,除与不同的抗生素和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短有关外,尚与病人的年龄(<6 a或>65 a),基础病的严重度,过去有否肠道疾病或AAD,有否免疫抑制,住院时间长短,有否外伤、手术、鼻饲等有关[5]。也有认为大多PMC见于平素较为健康者。本病在女性中发病有增加,口服与肠外应用抗生素均可引起本病。最近报道1例,32 a,女性病人,阴道应用林可霉素乳膏3 d后发生水泻,在大便内证实有CD[6],确甚少见。 毕业论文   AAD的诊断 病人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出现腹泻,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单纯腹泻病人,症状轻微,结肠无伪膜形成,停用有关抗生素后,腹泻自行好转。PMC病人症状较重,每日有5次或更多次的不成形便,可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这些病人大多有CD感染,腹泻同时伴有腹胀、腹痛,并有发热,有时被误认为原有感染性疾病的恶化。在病变的中,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类似急腹症。如持续用有关抗生素,则症状加重,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大量清蛋白丢失,甚则死亡。   最近报道的药物相关性出血性肠炎,也论述了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结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ed hemorrhagic colitis,简称AAHC),约85%的病人由口服氨苄西林及其衍生物引起[7]。以肉眼血性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局限于右半结肠,每日大便十余次,病程短,可在1~3 d后自愈。本病病人大便内未找到CD,故原因还不清,可能为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认为与PMC有所不同的又一型AAD。AAHC的诊断,目前主要靠结肠镜检查,在升结肠和横结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和水肿[6]。   AAD的发病可在抗生素应用4~10 d后出现症状,但变异很大,最短的在服药4 h即发病。有报道口服氨苄西林致AAHC者,在服用2~7 d后发病。特别要警惕的,据报道至少1/3的AAD病人,症状的出现可迟在有关抗生素已停用,甚至停用1~2 wk后才发病。 毕业论文   对AAD有确诊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粪便作厌氧菌培养,多数病例可有CD生长。粪便CD的细胞毒素试验,对AAD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如第1次阴性,对可疑病例应复查,有些病例可呈阳性。将病人的粪便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液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污泥产气荚膜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最近介绍以免疫法检测粪便CD毒素A的,与组织培养检测该菌的细胞毒素(毒素B)试验相比,前者的敏感性为9 1.5 %,特异性为99 %,该法简单而快速,在30 min内可见结果[8]。   其他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异常的周围血白细胞增多,多在10~20×109.L-1以上,甚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粪便常规可无特殊改变,仅有白细胞,多数无肉眼血便或粘液便。可有低清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在怀疑本病时,应及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内镜第1次检查阴性,如病情无好转,应重复检查可发现典型的伪膜。内镜下PMC病变特征[9]:   1 早期病变 在正常肠粘膜上可见散在的充血斑,微隆于粘膜。   2 典型病变 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充血斑呈现点状伪膜,继而相互融合成数毫米至数厘米的圆形、椭圆形伪膜。病变呈散在或较密集分布,散在病灶之间可见正常粘膜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