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挥鞭样损伤探究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挥鞭样损伤探究概况

挥鞭样损伤探究概况  【关键词】 挥鞭样损伤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1]其定义为由后方或侧方撞击所致的颈部加速减速机制所造成的骨或软组织损伤,最初由Crowe于1928年提出,专指机动车追尾撞车对乘员头颈产生突然的过伸及过屈作用力,使颈部软组织承受过度应力而造成的损伤,临床上将其它方式使颈椎产生类似动作所造成损伤也归于此类,目前关于它的发生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仍有争议,现就它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因为关于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及防护措施近来研究较多,将另文单独进行阐述。 1 发病情况 自1886年1月29日,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以后,交通伤就开始伴随现代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颈部挥鞭伤的发生率与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率正相关,瑞典Volvo公司对16596例交通伤病人的统计资料表明,颈部挥鞭伤在交通伤中所占比例较高:追尾时达占38%(531/1398)。在西方国家,颈部挥鞭伤的发病率约为01~04%,而其中有40%在6个月后转变成继发型挥鞭伤综合征,另有近25%的病人转成慢性病,其中10%遭受严重的病痛。颈部挥鞭伤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不容忽视。如在美国,包括医疗保险、残障、病假和丧失工作能力在内的挥鞭伤相关费用每年差不多有39亿美元,如果算上诉讼费用,这个数目会超过290亿美元。而到了2003年,全球每年在车祸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受伤1 500万,道路交通伤的发生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2~4]。 在我国,2003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104万人,每辆车死亡率为0108%,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医疗条件和相关法规的不足,有关颈部挥鞭伤的报道较少,其实际发生率估计高于西方国家的水平。 2 临床表现和分级 颈部挥鞭伤病人通常出现的临床表现第一是颈脑综合征,其特征是:头痛、疲劳、眩晕、注意力不集中、调节障碍以及对光的适应能力减弱等。第二个综合征也叫下颈段综合征,其特征是颈痛和颈肩痛。颈部挥鞭伤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比较常见,且治疗费用高,还可能产生长期、明显的后遗症。如果未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慢性不愈,有时两者可同时发生。 21 颈痛和头痛 为挥鞭样损伤最为常见的两种临床症状[5~6]。 典型的颈痛表现为颈后区的钝痛,颈部活动可使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疼痛还可向头、肩、臂或肩胛间区放射,这一类型疼痛可能属牵涉痛性质。紧随颈痛症状其后多数患者可出现颈部肌肉痉挛和颈椎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多在1~2周内缓解。 头痛在挥鞭样损伤中是仅次于颈痛的最常见症状,有时甚至是最为明显的症状。其典型表现为枕部或枕下疼痛,并可向前放射至颞部、眼眶及头顶部。肌肉和筋膜的损伤可能是引起头痛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头痛的原因也可能为神经性或血管性因素。 22 背痛和上肢放射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大约有20%~35%的挥鞭样损伤患者在伤后第1个月有肩胛间区或腰背部疼痛,Evans[7]认为其中多数为肌筋膜损伤所致,有时也可由胸椎、腰椎的椎间盘或椎体损伤而引起。有报道认为挥鞭样损伤患者平均随访2 a后仍有25%存在背痛。 上肢放射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上肢放射痛或麻木症状也较为常见。Pennie和Agambar[6]统计了151例挥鞭样损伤,其中63例有上肢症状(42%)。 23 认知及心理异常[7~9] 挥鞭样损伤后的脑部症状包括神经质和神经过敏等。挥鞭样损伤可造成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下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疲劳和神经过敏。这些表现均可能与脑损伤有关。 24 其它 其它的症状还有吞咽困难、头晕、视力障碍、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系统损害、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以及斜颈、前胸痛等。 魁北克工作组(The Quebec Task Force)将挥鞭样损伤按照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以Ⅰ、Ⅱ、Ⅲ级常见,0级和Ⅳ级少见。 3 影像学诊断 31 X线片 挥鞭样损伤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常无明显异常发现。部分病例在侧位片上可见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10]。发现颈椎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时应注意有无前纵韧带损伤[11],必要时应行MRI检查。X线片还可显示原有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发育畸形,此类患者多预后不佳。挥鞭样损伤后可发生颈椎生理前凸的消失甚至发生颈椎的反屈,其中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在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中发生率也更高[12],而颈椎生理曲线的反屈一般提示颈椎解剖结构的不同程度损伤。颈椎屈/伸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的异常活动,可有选择的施行,必要时应反复检查。 32 CT扫描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退变。如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不能显示其它软组织及脊髓的改变。仅适用于部分Ⅲ、Ⅳ级损伤患者[3]。 33 MRI检查 戴力扬[14]等认为对于韧带损伤或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颈椎不稳或脊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