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方法
探究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方法
摘 要:研究新生儿黄疸的较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应用β-葡萄糖醛酸苷酶检测法检测正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正常成人、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的4份直接胆红素情况。结果:正常成人、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两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稀释法对原实验没影响;但是对于新生儿特别是临床上有黄疸的新生儿,两法测定总胆红素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得出β-葡萄糖醛酸苷酶检测法的临床效果好;稀释法比直接法测定结果更可靠,应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理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多样,病理性黄疸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有研究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此发病机制中可能其主要作用。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β-葡萄糖醛酸苷酶检测法经过对标本的预处理以后再测定,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①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检测试剂盒由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试剂组成:总胆红素试剂A液、直接胆红素试剂A液均:对—氨基苯磺酸25 mmol/L,盐酸150 mmol/L,表面活性剂1%;总胆红素试剂B液、直接胆红素试剂B液均:亚硝酸钠72 mmol/L;②胆红素标准由Beckman公司提供。产品执行标准:YZB/国2221,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再按因数法计算出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结果用μmol/L表示;③β-葡萄糖醛酸苷酶检测。分别于生后第7天与第14天留取母乳及新生儿粪便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采用低压人工吸奶器收集母乳2 ml,1 500r/min,离心10 min,取中间层液体于聚丙烯瓶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或顶浓度测定按文献报道的方法[1]。
1.2 仪器: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以山东高密分析仪器厂生产的GF-D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吸光度[1]。
1.3 方法:主要上机指标。方法:end2;主波长560 nm;次波长650 nm;试剂A 300 μl;试剂B 6 μl;第二试剂加入时间0;样本25 μl;试剂空白时间、反应时间均为:288~320 s。
1.4 标本处理:4份直接胆红素试剂A液跟1份血清标本,混合后立即测定,结果乘以得最终结果:稀释法,标本直接上机测定方法:称直接法[2]。
1.5 参考值范围:血清总胆红素为5.1~17.1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红素为0~10.0 μmol/L。
2 结果
2.1 抗血红蛋白干扰对比试验:在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加入最终浓度为3 g/L血红蛋白分别用稀释法和直接法测定加入血红蛋白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法和稀释法测定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回收率在49.6%,而稀释法可达107%,结果略有偏高,但完全能满足临床要求。
2.2 对比试验:分别用直接法、稀释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详见表1。
表1 对比实验组别
总胆红素(直接法)
总胆红素(稀释法)
结合胆红素(直接法)
结合胆红素(稀释法)
正常新生儿
5.8
63.1 毕业论文
12.1
11.9
病理性黄疸
83.5
174.7
29.7 毕业论文
28.3
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
45.7
43.6
18.2
18.3
病毒性肝炎患者 论文代写
229
238
81.9
83.1
正常人
19.0
18.5
4.2
4.1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常成人、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两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稀释法对原实验没影响;但是对于新生儿特别是临床上有黄疸的新生儿,两法测定总胆红素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法测定结果跟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临床测定结果一致,显示稀释法比直接法测定结果更可靠,应临床推广。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有病理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①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②感染性黄疸(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等)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黄疸常在生后24 h内出现,且逐渐加重;细菌感染以败血症引起的黄疸最多见;③母乳性黄疸,其黄疸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