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 要: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215例腹股沟疝患者,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115例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疗效可靠,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Bassini疝修补术
我国每年腹股沟疝的患病者逐渐增多,部分患者甚至诱发肠梗阻、肠坏死,危及生命,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1]。临床上无张力疝修补术越来越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接受,笔者借助近年的215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对该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15例腹股沟疝患者,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中男85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63.8±4.5)岁;腹股沟斜疝75例,腹股沟直疝25例;单侧83例,双侧17例。观察组中男103例,女12例;年龄19~76岁,平均(64.0±4.8)岁;腹股沟斜疝90例,腹股沟直疝25例;单侧93例,双侧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2];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取平行于腹股沟的疝切口长约4 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将精囊与疝囊一起游离,再从精囊上分离疝囊至疝囊颈部,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疝囊近端游离到腹膜外做疝颈贯穿结扎,远端止血后旷置,后于精索内侧用手指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结缔组织钝性分离出间隙,将戈尔网片根据需要裁剪成大小合适的补片在精索后平整覆盖在腹横筋膜上,内侧缝至腹直肌鞘外活联合肌腱,下端缝至耻骨结节及陷窝韧带,外侧至腹股沟韧带,上段纵行剪开饶过精索后交叉,与腹横肌膜缝合固定。
1.3 观察项目: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毕业论文
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115
49.5±9.0 论文代写
5.0±1.2
5.5±2.0
对照组
100
50.0±9.5
8.5±1.0 毕业论文
7.5±2.5
t值
0.3959
23.0291 毕业论文
6.5117
P值 论文代写
<0.05
<0.05 论文代写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8,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分组 论文代写
例数
尿潴留
阴囊积液
异物感 毕业论文
发热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15 论文代写
1 论文代写
0
1
1
2.6
对照组
100
3
2
3 毕业论文
2
10.0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多见,其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直疝少见,其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3-4]。本研究中病例特点与上述发病特点一致。腹股沟疝本身并不危险,但是有可能发生绞窄,绞窄时会阻断疝内容物的血液供应,造成威胁生命的坏疽及腹膜炎等病症,应积极治疗。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戈尔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更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临床分析.doc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doc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doc
-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doc
- 新生儿高血糖探究进展.doc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疗法观察及护理.doc
-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观察.doc
- 新生儿黄疸诊断新进展.doc
- 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doc
- 新生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