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及探究
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及探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是以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不重视对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导致职业院校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质严重缺乏,与新时期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文章分析了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并对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 医学生;人文素质;医学模式
医学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有欲望的人。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受到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对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涉及较少,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与新时期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而职业院校医学生相对而言人文素质缺陷与不足更严重,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系统工程。
1、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1.1 加强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需要。1977年美国医学家G.L.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一个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观点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互作用[1]。 即无论是治病、预防还是康复都应将人看成一个整体,要考虑生物的、心里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代医学模式肯定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对健康的意义,“人文”突显了它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注入人文关怀的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为此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医学生。
1.2 加强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和社会性,1995年世界医药教育高峰会议明确规定,医生的任务是:①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②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人疾苦;③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④应是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⑤应是出色的外交家;⑥应是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⑦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开业医师;⑧努力终生学习的学者。在这8条中几乎都是人文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2]:“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基本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病人,对病人有同情之心、怜悯之情。
1.3 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乏。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人文素质的高低与知识面的宽窄上。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化,重专业,轻人文,对人文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人文学科的动力。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表现为:“人文知识匮乏,实用主义盛行;人文观念缺乏,概念模糊不清;公德意识弱化,以自我为中心;交际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偏低[3]。”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2.1 完善职业医学院校人文类学科课程设置。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可逐渐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法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人文课程,作为必修及选修课贯穿于医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
2.2 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是关键。医学课程教师对医学生影响尤其重大,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应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应清楚认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技的渠道,更应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医学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育人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调查分析.doc
-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几个问题.doc
-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doc
-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doc
- 老年人患病后药效不佳心理因素分析.doc
- 老年人慢性疼痛探究进展.doc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doc
- 老年人泪膜破裂时间观察.doc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及护理概况.doc
- 老年人肩袖撕裂手术治疗.doc
- 联合双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中作用探析.doc
- 联合应用细胞遗传学、巢式RTPCR及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doc
- 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及倍他乐克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作用及意.doc
- 联合应用阿霉素及姜黄素增强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对阿霉素敏感.doc
- 联合检测5’-NT、ADA、GGT在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doc
- 联合检测CRP及PCT水平及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doc
- 联合检测CYFRA21-1、CEA、CA199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价值.doc
- 联合检测多项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探析.doc
- 联合检测血浆中GSHPX、MDA及肿瘤蛋白对肺癌筛检Bayes判别分.doc
- 联合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及hsCRP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评.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