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洲G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恢复及成藏期次判断
地 质 科 学
2013年 10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8(4):1258—1270
doi:10.3969/j.issn.0563-5020.2013.04.021
非洲G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
恢复及成藏期次判断
1 1 1 2
田 涛 任战利 吴晓青 陈玉林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西安 710021)
摘 要 非洲 G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而发育形成的典型被动裂谷盆地,其南部凹陷带为
盆地主要油源区。为进一步明确 G盆地油气勘探方向,需开展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及油气
成藏方面的研究。油层测温表明,南部凹陷现今平均地温梯度为 39℃/100m,属于中温型
地温场。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恢复了 G盆地凹陷带古地温演化史,研究表明 G盆
地凹陷白垩纪古地温梯度为24~377℃/100m,古地温梯度低于现今地温梯度。古地温恢
复及热史模拟表明最高地温是在现今达到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现今地温场
控制。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表明G盆地南部凹陷存在两次流体作用事件,分别发生在晚白垩
世早期(960~870Ma)及第四纪(30~0Ma)。下白垩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晚白垩世早
期。
关键词 非洲 G盆地 南部凹陷 古地温 热演化史 成藏期次
中图分类号:P5122,P61813,TE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3-5020(2013)04-1258-13
含油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等方面
与热演化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热演化史不仅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
集,而且对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寻找有利的生油区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任战利,1992,
1999;任战利等,2000;崔军平等,2011)。
非洲 G盆地目前已发现多个含油气构造,勘探开采出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显示出较
好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南部凹陷带是该盆地的一个重要凹陷,生油条件优越,已在 M1
井与和 B1井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但迄今为止,尚未对南部凹陷热演化史进行过系统
的分析研究。因此,利用古地温场、包裹体测温、热演化史等多种研究方法,恢复 G盆地
南部凹陷的热演化史并判断油气成藏期次,对指导该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油气评价及
分析油气成藏条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G盆地位于中非地区,构造位置处于中非剪切带中段北侧 (图1),是受中非剪切带
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具有典型的被动裂谷特征,盆地基底由前寒武系的
变质岩组成(Genik,1993;窦立荣等,2011)。G盆地的发育演化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断
陷、晚白垩世伸展坳陷、晚白垩中期地壳隆起以及古近纪伸展坳陷4个阶段(陈忠民等,
田 涛,男,1987年2月生,博士研究生,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tiantao870211@163.com
2013-05-05收稿,2013-08-01改回。
4期 田 涛等:非洲 G盆地南部凹陷热演化史恢复及成藏期次判断 1259
图1 研究区域位置及构造单元示意图(据 AlaladeandTyson,2013修改)
Fig.1 Thelocationofstudyareaandtheschematicdiagramoftectonicunits(modifiedfromAlaladeandTyson,2013)
2006;宋红日等,2009)。
受晚白垩世早中期挤压事件的影响,整个盆地发生构造反转而导致上白垩统缺失。
G盆地可划分为两大构造层系:下白垩统和新生界。下白垩统地层从下至上发育有 P组
①
(凡兰吟阶)、M组(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DF
- 院专业选修课(D)——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DF
- 除险加固水闸的消能防冲措施-河海大学期刊部主办.PDF
- 陕西金龙山0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PDF
- 陕西金厂沟金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PDF
- 陶瓷生产企业粉尘治理检查内容山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DOC
- 陶瓷雕塑工题库-山东陶瓷协会.DOC
- 隆回富硒区野生水芹中CaMgFeSe-食品科学.PDF
- 随机环境中分枝过程灭绝概率的性质*PropertiesofExtinction.PDF
- 隐藏式玻球型撒水头.PDF
-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病学与医院感染防控-SIFIC感染网.PDF
- 非结核分枝杆菌简介-台湾家庭医学医学会.PDF
- 非结核分枝杆菌-WorldHealthOrganization.PDF
- 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ITS-PCR测序鉴定法与表型鉴定法对比-检验医学.PDF
- 非盐依赖层析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DF
- 非贵金属催化的烯烃和炔烃的氢胺化反应研究进展-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PDF
- 非血红素铁及TfR-1表达明显升高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 面动脉黏膜肌皮瓣修复舌及口底肿瘤切除后缺损疗效观察.PDF
- 面向智能终端的高密度柔性与刚挠结合印制板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DOC
- 面向服装E-Commerce的模特眼睛定位方法-计算机系统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