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鹅颈大坵
寻找鹅颈大坵
俺系湖南胡氏族人,偶阅家谱,发现“明万历42年,一世祖高相公至吉安府吉水县鹅颈大坵迁出,游楚落业……”的记载,经多方考证和比对,元、明时由赣入湘几大姓谱载始迁地“鹅颈大坵”,均应系现与吉水县相邻的永丰县龙冈乡龙冈村的小山村——“鹅颈”自然村(即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役的主战场)。据热心寻根人士实地走访,现在的“鹅颈”小村只有陈、李两姓10多户人家。据该村老人追忆,古时的鹅颈村有很多其他姓氏族居,元末明初均因战乱陆续外迁,多入湘、川等地。
据1985年版《永丰县地名志》记载:“鹅颈,在龙冈圩西偏北3公里山坡上。16户、71人。立村在鹅形小丘坳部,故名。”经考证,元末明初,“鹅颈”村隶属于“永丰四十都”。而,历史上吉水、永丰系一个县,前后多次析出、合并或易名,故增加了考证、寻根难度。
我们从吉安市出发,穿高速南行60多公里,来到泰和县城。时间靠近中午,匆忙中,兵分两路再次核实资料。在县档案局和民宗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初步锁定“鹅公脑”、“鹅颈下”、“鹅形”、“鹅溪”、“鹅公庙”等地名,下午再进一步确定目的地。
《江西泰和县地名志》(1984年版)P323页记载:“鹅公脑位于县境东南33公里,沙村、上圯、水槎乡结合部,东坡属上圯,西南属水槎,西北属沙村。面积7.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05.7米。山顶有块4900平方米平地。植被茅草、灌木丛。△原名鹅鼻峰,俗称鹅公脑,均因山形似鹅头、鹅鼻得名。”
目前发现最早记录瑶族历史的汉文手抄版《罩文》立于清皇上乾隆十年(1745)冬,其记载“……乘木浮水渡江,一万之中难救一二人,损失惨重,所剩无几。辗转江西吉安落业十余代,吾先祖坟墓均葬鹅颈坪,田庐因汉民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人丁兴旺,惟吾瑶民改沈奉蒲刘步回严兰丁唐杨梅卜,人口甚少。历经沧桑岁月,过着刀耕火种、游猎之山地生活,尚未一个读书子和一个为官之才。天禧元年,吾族又被赵鲁二督统造反围战,古七月初二,追剿不放,逼吾族逃命各散五方,快者远之,慢者至鹅颈大丘黄瓜白瓜棚之下躲藏,途中怀胎妇女受惊个个血淋生子,追兵见之寒情,懔懔啼哭惊天。蒙军官丢插令旗,赦留此处不准斩杀,幸免于难。当天集会誓愿禁过此日方可食黄瓜白瓜,永传后代,违者子孙不昌,并定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日为罹难纪念日-讨僚皈……”
(花瑶祖先入住江西吉安府。花瑶文献《雪峰瑶族诏文》记载“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因此仇恨抄反,杀败无敌,畏逃无所。我们均与洞庭湖追过黄河,乘木浮水渡命,一万之中难救一二人。逃来江西吉安府,坐落十余代。”《奉氏族谱》亦记载“始祖奉明公原籍江西吉安府田庐,坟墓均在鹅颈坪。”元天启元年(1358年),因花瑶先民反抗朝廷压迫,杀死统治官吏,惨遭官府赵、鲁二都统领兵驱赶杀戮,被迫逃离吉安府,向西南地区迁徙。《雪峰瑶族诏文》记载:“我们始祖各姓一下广西,二下云南,三下贵州,奉明公又转迁桂林省,改为桂林郡,嗣后又转湖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花瑶先祖分两批迁入湖南洪江。一批是政府组织移民的。据道光《宝庆府志?武功录》记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大规模移民政策,从江西泰和(今属吉安)、安福(今属宜春)等地迁移大批汉人往湖南新化垦荒,元末劫难仍留在江西吉安的花瑶先民随之流入湖南洪江。《雪峰瑶族诏文》记载:“自明洪武元年八月十五日,一瑶二苗三倮啰四鞑子五子成汉,当下分瑶民下洪江,二分苗子进猫洞,三分倮啰往云南,四分鞑子出外国,五子成汉下柳州落业。”这时,流落贵州、桂林的花瑶先民与迁入湖南洪江的花瑶先民取得了联系,随后迁来汇合。今小沙江江边村的花瑶古寨“贵州寨”遗址和一些花瑶人家堂屋门楣上保留的“桂林山水”“桂林世第”横批就是最好的证明。)(此段曾祥辉摘录)
“鹅颈坪”——“鹅公脑”——“鹅颈大丘”——“4900平方米平地”。此地名能入册《江西泰和县地名志》,一定有不寻常之处。
沙村乡概况摘录:“沙村乡地处泰和县东南部,东与中龙,东南与上圯,南与水槎,西南与上模,西北与冠朝,东北与灌溪等乡毗邻。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境内平原占20.5%,低山、丘陵地占75.5%,地势由东(偏南)向西(偏北)倾斜。最高点为东部边境八斗尾岽,海拔465.5米,最低点为珠林江南岸河边洲地,海拔仅70余米,平均海拔90米。其中海拔400米以上高峰有6座。珠林江(上游又称老营盘河)、东沔(mian)河分别从东南、南面入境,于沙村圩汇合穿越西部平原,北折冠朝,可收排运、灌溉、发电之利。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2℃,1月平均气温6.6℃,7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低气温-7℃,极端最高气温为40.4℃,≥5℃积温6,543.6℃,≥10℃积温5,920.6℃。全年无霜期约298天,初霜期12月中旬,终霜期2月中旬。年降水量约1,726.3毫米,3~8降水量约占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