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社旅游
第九章 社区旅游;社区旅游研究的必要性:
1)旅游业所销售的产品是一种目的地体验,这使得旅游业高度依赖东道主社区的亲善与合作;
2)许多目的地地区的吸引物本身就是公共财产或公共物品,旅游所需要的接待不仅来自接待业雇员,而且来自公共财产或物品所属的当地社区成员;
3)旅游开发需要基础设施及(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共享设施的公共投资;
4)许多作为旅游产品的旅游节事源自旅游地社区原有的节庆或事件;
5)当地社区须承担旅游开发的大量后果,因而当地社区需要了解并掌控他们的社区如何被商品化为一个旅游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
;第一节 社区旅游概述;综合来看,社区主要有三重含义:
第一,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单位。构成社区的有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等五个基本要素。
第二,社区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社区研究可以分为三类:1)以社区为单位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结构;2)以社区为单位对某种理论和命题进行检验和求证;3)为发展特定社区而对该社区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严格地说来,后者属于社会工作和发展研究范畴。
第三,社区发展是一种社会行动。社区以公民自治、公民参与为鲜明特征,是理解和适应广阔的变动着的社会的一种手段、实现全球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途径。
;二、社区旅游;“社区旅游”的含义:
一是将其理解为一种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品的社区旅游就是以社区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理念的社区旅游则是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简称“社区参与”。
社区旅游的相关研究多偏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三、社区参与;2、国外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脉络;资料来源:《旅游社区关系》( Pearce , Moscardo ,Ross ,1996);3、国内社区参与研究进展;第二节 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2、被动参与;3、社区力量薄弱;二、成因;2、NGO和NPO等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较低; 中国的NPO: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
国际NPO:香港乐施会是国际乐施会的成员之一;
福特基金会创立于1936年,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和改善人类福祉的私人慈善机构,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
英国救助儿童会是英国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19年,是救助儿童会国际联盟的重要成员;
无国界卫生组织最初于1971年成立于法国,以后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无国界卫生组织。;3.旅游发展阶段;4.土地所有制不同;小结:中西社区参与差异对比;三、值得思考的问题;3)第三,社区的参与能力是可以成长的。
中国旅游社区的居民,其学习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他们会逐渐成为旅游的管理者、旅游影响的监督者以及社区发展的主人。;第三节 社区增权; 在旅游研究中,直到1999年,斯基文斯(R. Scheyvens)发表题为《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增权》才真正开始了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研究。
2002年,斯基文斯出版《增权社区与旅游发展》一书,将她原先构建的社区增权分析框架从原来的生态旅游扩展到一般的旅游类型。同时,还分析了政府、旅游产业、非政府组织和地方行动群体在旅游发展和社区增权中的作用。斯基文斯的增权框架为后来的旅游增权研究奠定了基础。
斯基文斯将社区增权划分为4个维度: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二、雨崩案例;2.社区参与方式及其收入分配制度;2)马匹租用的经营分配制度;(5)将雨崩村到各旅游景点的线路都进行排序,按顺序向游客出租马匹;
(6)雨崩村马队与西当马队之间建立了“上下山分成”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一制度完全属于“计划经济统一调度”类型。它一方面维护了雨崩村民的“天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出“有福同享”的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它也较妥善地处理了与邻村西当村的旅游收益分配问题。
;3.雨崩村社区旅游的增权意义; 以斯基文斯提出的社区旅游增权四维框架来看,雨崩村基本做到了经济增权、心理增权和部分政治增权,它已经发展成社区自主的、自我实现的可持续旅游社区。这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化解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政府等各方之间的冲突,使雨崩旅游生态得到维持。
雨崩村案例的增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雨崩村的村民绝对拥有在雨崩村内的住宿、餐饮、租马等经营权。但这一假设条件并没有制度的保障。因此,就雨崩村而言,怎样在制度层面上确立村民的权力,进行制度性增权,即通过一系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