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益生菌对人体肠胃道的好处
益生菌
《益生菌對人體腸胃道的好處》
班級:四環二B
姓名:邱郡鈴
學號:4970N094
§ 何謂益生菌?
其實就是長久以來與人類共生的腸內細菌,這些細菌不會使人生病,反而能帶給人類許多的益處。根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益處包括能夠幫助營養吸收(維他命B, 鈣、鎂、鋅、銅、鐵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夠平衡腸內菌相,改善腹瀉;幫助代謝乳糖,改善乳糖不耐症;改善便秘;可以減少膽汁轉化成致癌物質;增強免疫力。目前只有一些菌種可以被確認為益生菌,包括乳酸菌、雙歧桿菌及少數的鏈球菌。 對身體有益的微生物統稱為“益生菌”﹝Probiotics﹞,好菌種類繁多,效能各有不同,但都是藉由改善腸內微生物生態平衡來促進健康。好的益生菌能抑製人體腸道中有害菌的繁殖,也抑制有害物質素的產生,進而令人健康長壽。
在正常環境下,人體腸道內菌叢的好、壞菌會維持一個平衡關係,但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偏食、飲食過量、飲酒過多、吃藥、打抗生素、病菌感染、壓力、疲勞、年齡增長、氣候、溫度等因素而研壞腸內菌叢的平衡,有害 益生菌因而增加繁殖製造有害物質、毒素甚至致癌物質;食用含好菌的發酵乳可有助抑製腸道內的有害菌。
益生菌喜歡高纖的環境,所以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多吃蔬果等益生菌喜歡的食物,就等於在腸子裏布置一個它們喜歡生長的環境。
而益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為:
必須要能夠通過胃酸或者膽鹽
方便儲存不易變質
對胃酸有耐受性
對宿主有定著性,可形成菌落
對抗生素及其他維生物有耐受性
許清祥教授,研發出國內第一個益生菌的菌株,因此稱之為 ”益生菌之父”。
§ 益生菌的種類
A菌:指的是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長駐於小腸,率先抑制壞菌入侵,主要功能為增強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陰道平滑肌之念珠菌及黴菌生長。 (PS:表飛鳴為主,能通過胃酸及膽鹽的傷害膽,順利到腸道)。
B菌:指的是雙歧桿菌或比菲德氏菌(Lactobacillus bifidum),菌種如Bifido lactis雷特斯菌或Bifido longum龍根菌,長駐於人體的大腸,可淨化腸道,主要功能為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造成的下痢、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治療病毒性腹瀉。 (PS:益腹寜以Lactobacillus bifidum為主,還有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菌:指的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腸內的定殖力最強的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主要功能為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提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過敏物質釋放。(PS:阿德比為主)。
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相當有名的一隻菌株,是屬於鼠李糖乳酸桿菌的菌種,醫學上對於它的研究資料相當的多。芬蘭的科學家曾經在世界知名的Lancet研究期刊l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們選定具有異位性體質家族病史的159位孕婦,其中治療組孕婦在生產前2-4週就需每日服用二顆內含一百億單位的LGG菌,產後如有餵母奶的婦女仍需繼續服用,若沒餵母奶的嬰兒則開始餵食LGG菌至嬰兒六個月大。結果共有132位孕婦完成研究並追蹤直到其小孩滿二歲為止,研究發現,餵食益生菌治療組的64位婦女的小孩中只有15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而對照組68位婦女的小孩則有31位在二歲前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因此服用LGG菌似乎具有顯著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效果。
LP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益生菌的先鋒,市場上第一個打益生菌的樂亦康,就是主要添加LP菌,但是在LP菌的這麼多菌株中,並不是每一菌株都有效,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才確定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這一株菌,有最棒的效果,稱之為Lp33。
§ 益生菌的好處
1.促進維他命B群、維他命K及酵素產生。
2.穩定腸道菌叢,使腸內病菌減少。
3.產生抗菌物質,增強宿主免疫力。
4.降低膽固醇。
5.預防大腸癌。
6.抑制癌症及腫瘤生長。
7.降低腸道酸鹼值。
8.與致病菌競爭,可在腸道上皮細胞附著及形成屏壁作用。
9.維持腸道表面保護層的完整免疫調節作用。
10.對免疫細胞的營養有支持作用。
11.活化免疫細胞。
12.降低過敏反應的程度。
13.促進營養作用,提供短鏈脂肪酸。
14.促進乳糖的消化,改善乳糖不耐。
15.改善抗生素所導致腸道益菌的減少。
16.解除習慣性便秘。
再者益生菌是細菌,對身體而言是外來物,它能活化Th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