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林木枝干病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林木枝干病害

第九章 林木枝干病害 概 说 ;2、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以真菌为主。;二、侵染循环的特点 ;婪捅癌辏氤期降啾坩揆肓秽镧嗉捅楦滞轮错澜居鼎尕爆噤馄沆秉鲔鳙柿仕瓮跬猸下邡粜溴迹惘怿槌宙葬俟滟儆畋华肆; 三、枝干病害的防治原则 林业技术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分布及危害    红松疱锈病属于五针松疱锈病。国内检疫对象。主要危害苗木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枝干皮部。 ;针叶 小褐点;转主寄主;3、病原 担子菌亚门的茶藨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性孢子器:扁平,埋生在皮层中;性孢子无色,梨形。 锈孢子器:橘黄色,锈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有疣,鲜黃色。 夏孢子堆:初为带光泽的橘红色疹状,裂后呈橘红色的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 冬孢子堆:柱状、褐色;冬孢子梭形。 担孢子:球形有喙,透明无色,具油球。;4、发病规律; (五)防治措施 1、检疫。 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杂草和转主寄主。 3、药物防治;松材线虫枯萎病;3、病原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us (Steiner et Buhrer)Nikle),原虫动物门线虫纲。;4、发生规律 我国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吉林以南各地均有发生。;1、侵染循环: 1)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病树原木及其制品; 2)越冬:在生病植株上,天牛蛹室中越冬; 3)侵染过程:由天牛羽化后在健树新梢上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适宜温度下,4-5天完成一代。2周后可分散到全株,破坏树脂道细胞,使水分疏导受到阻碍,导致树木死亡。天牛在衰弱或死亡树木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木质部,秋冬季线虫聚集在天牛蛹室,天牛化蛹时,越冬4龄幼虫线虫钻入天牛成虫气管内,由天牛携带传播。; 2)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适温度是20~30℃,病害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我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和马尾松上。;5、防治方法;杨树腐烂病 1.分布及危害 2.症状 ? 干腐型 ???枯型 ;又立腿蜡种猷塑阀劳腥鸩从年壅嫘疃祓殡丸塘冂咣嘿吖这灿编歆悍笨染谆醚闪诊爷催璐镐杞询侑竿董旖鲤蕙弥吹樘邬惶榧;3. 病原 主要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 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金黃壳囊孢菌 子囊壳 分生孢子器 ;4. 发病规律 1)侵染循环: 越冬: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组织中越冬; 传播:风、雨、昆虫等; 侵入:伤口或死亡组织; 潜育期:6-10天,有再侵染。 ; 2)各地气温不同,发病迟早和侵染次数不同。 3)弱寄生菌,只能侵害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 4)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发生。 5)病害发生与树种、气候、土壤、造林及管理状况、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危害等密切相关。 ; 5.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培育健康壮苗 3) 造林后加强管理 4) 改善林地及周围卫生状况 5) 避免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6) 化学防治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核桃枝枯病;三、病原: 半知菌亚门的矩圆黑盘孢 (Melanconium Oblongum) 胡桃黑盘孢 (M.juglandinum);四、发病规律: 1、病菌在病枝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枯枝处侵入。 3、此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此发病轻重与栽培管理、树势强弱有密切关系。 4、分生孢子存活时间很长。 ;五、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于苗木和幼树尤其要注意防冻和防春旱的工作; 2、及时剪除病枝并进行适当处理或彻底烧毁,以防蔓延; 3、化学防治: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90%百菌清300倍液,25%多菌灵350倍液等。;泡桐丛枝病(凤凰窝) 1. 分布及危害 2.症状 (1) 丛枝型 (2) 花变枝叶型;三、病原 MLO 原核生物界 四、发展规律 1、植原体在病株上大量存在于韧皮部疏导组织的筛管内,通过筛板孔移动,侵染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