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课件-中华书局版
清帝退位 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傑。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C 孙中山坚持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真实用意是 A要袁世凯摆脱北方封建势力 B将袁世凯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之下 C袁世凯的统治基础在北方 D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 B *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1、武昌起义 成功的原因: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长期准备 2、经过 3、结果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共进会会长 孙 武 文学社社长 蒋 翊 武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湖北军政府旧址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武昌起义纪念章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1996年) A清廷湖北当局的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C 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握的革命政权 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C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1、准备武装干涉 “严守中立” (原因、实质) 2、操纵“南北和谈” 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 南方和谈代表伍廷芳 孙中山任命伍廷芳为南方和谈代表的委任状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C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①控制北洋新军②立宪派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扶植④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2000) A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D 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统一 B阶级立场不同 C殖民利益得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课文全解-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课文全解-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陈毅市长》同步练习(无答案)-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复习知识梳理-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综合复习知识梳理-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更浩瀚的海洋课文全解-语文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一厘米》同步练习3-苏教版.doc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一厘米》同步练习1-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