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docVIP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惠州第二次调研)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政变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解析:选B 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实业,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2.(2012·淄博一模)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思潮,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公车上书,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2012·临沂质检)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思想和行为,印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B项。A、C两项说法有误;D项不是材料要体现的主旨。 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道:“________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文中画线部分应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选D 据“人文思潮”“个人理性”等信息可知,该革命(运动)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B、C三项。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信息可知,该革命(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故D项符合题意。 5.(2012·郑州高三第一次质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小说《祝福》主要揭示了(  ) A.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B.农村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保守缓慢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彻底 D.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无耻掠夺 解析:选A 分析材料、联系所学,小说《祝福》主要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 6.(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  ) A.大清子民“剃发蓄辫” 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 C.维新派给孔子穿“西装” D.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A、B、C三项正确。D项“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是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故D项符合题意。 7.(2012·烟台高三期末)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表格反映的时间是在民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政治上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物质基础。 8.(2012·郑州模拟)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