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名句1-40
1.《劝学》
1、《劝学》 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 )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古人学习非常重视积累,荀子在《劝学》中写道: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学习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荀子在《劝学》中就有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5、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6、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7、“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用心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3、强调君子与普通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逍遥游》
1、《谐》中描写鹏之徙于南冥的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庄子认为无所待而游无穷的具体表现的句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写那些人能做到无所待的句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6.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7.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9.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师说》
”。
2、《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4.《阿房宫赋》
1、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