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普心注意
普 通 心 理 学 第四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一、注意的含义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一、注意的含义 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 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人们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缩小,所以集中性与指向性密不可分。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 意义 :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的适应环境。 1.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注意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知觉清晰、思维敏捷、从而使行动准确及时。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 功能 :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保持一定的时间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对信息进行合理、有序、精细的加工。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 1.定向反射与适应性反射 2.诱发电位 选择注意时,诱发电位的个别成份或整个振幅增大,扩散。 3.优势兴奋中心 4.网状结构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 5.神经介子 觉醒因子的生化调节 6.边缘系统的“过滤器”功能 海马回和尾状核是实现精确选择行为的重要神经结构。 7.大脑额叶的调节功能 定向反射的进行、觉醒水平的提高、高度注意力的集中、对附加信息的抑制作用等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二)外部表现 : 生理变化: 血液循环和呼吸发生变化,肢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扩张,吸气变短,呼气变长等。 行为表现: 适应性动作:感官朝向某个对象,高度注意时,还可能出现某些表情动作,如拖住下颌,凝神远望、目光呆滞在某处等。 无关运动停止。 第一节 注 意 概 述 提醒: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 如小学生上课时,有时可能眼睛盯住老师,看似认真听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注意可能已经指向无关的事物了。 所以,只用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注意状态,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研究负启动现象的程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一)刺激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对比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的新异性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二)人本身的状态 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 2.人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二、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 当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二、有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的组织活动 智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自我提醒 提出问题 4.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三、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和活动上。 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如学生学习过程中,工人操作过程中等。 注意动摇:注意在短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注意动摇平均8-12秒一次,例如方框图现象。 注意动摇一般没有消极作用。 注意的动摇现象 资 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