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式.docVIP

0719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19出土材料所见先秦古书的载体以及构成和传布方式

出土材料所見先秦古書的載體以及構成和傳佈方式* (首發) 馮勝君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隨著郭店簡、上博簡以及最近的清華簡陸續公佈,利用出土材料探討古書體例問題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正如李零先生指出的,“簡帛古書的發現,它的意義,它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發現了多少以前從未見過的怪字,也不是找到幾個罕見的古本,為我們重新閱讀現存古書增添了校勘和註釋的綫索。我認為,其挑戰主要還是來自虛的方面,即我們對古書體例,對文本的演變,對古代思想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以及其他許多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借材料的更新,可以換一下眼光。務虛勝於務實。”本文即試圖利用出土材料探討先秦古書體例中的古書載體、傳佈方式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問題。由於材料所限,本文所討論的不少問題帶有一定的推測性和構擬性。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會仔細考察和慎重使用據以立論的材料,儘量把“務虛”的討論建立在“務實”考證的基礎上。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很不深入,所論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 學者們在討論古書載體的時候,經常會提到下引《墨子》中的話: 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之,此皆疑眾遲樸,先聖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以書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後世子孫。曰:何書焉存?禹之《總德》有之,曰: “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虺之告》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師。”彼用無為有,故謂矯。若有而謂有,夫豈謂矯哉。昔者桀執有命而行,湯為《仲虺之告》以非之。《太誓》之言也,於《去發》曰:“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其行甚章。為鑑不遠,在彼殷王。謂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惟我有周,受之大帝。”昔者紂執有命而行,武王為《太誓》、《去發》以非之。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從卜簡之篇以尚皆無之也?(《非命下》) 在《墨子》一書中,類似上引文中劃綫部份的表述還有不少,這裡就不具引了。所謂“鏤之金石,琢之盤盂”,這類文字材料數量很大,種類也很多。但“書於竹帛”的實物例證,就目前發現而言,年代都比較晚,沒有早於戰國時期的。 竹簡和縑帛做為書寫材料到底可以上推到何時,國內外學術界似尚未有統一的認識。竹簡做為書寫材料,國內學者一般認為至少在商代就開始了。證據主要有兩點,一是《尚書·多士》記載周公訓誡殷遺民時說,“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這段話明確說殷商時期已經有簡册,上面記載著“殷革夏命”這樣的歷史事件。還有一條證據就是早期古文字“册”字寫作如下形體:   87-88頁   572頁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册”字的字形“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這一觀點被絕大多數學者所沿襲,如李學勤先生說“册”字“象以竹木簡編組成册之形,相參差的豎筆是一支支的簡,連貫各簡的橫筆是編册用的繩”。但還有一種看法是認為“册”字字形本象柵欄,而非編聯而成的簡册。《集韻·諫韻》:“册,編竹木補籬謂之册。”這種用法的“册”,典籍及字書中一般寫作“柵”,如《說文·木部》:“柵,編樹木也。”王筠《說文句讀》:“樹,一作豎。……謂立木而編綰之以為柵也。”日本學者白川靜先生同意“册”本是“柵”的象形字,說“册當即柵之初文,……金文之中,有不少兩册字左右相向並排的,據我調查的結果,在含有册字金文一百三十多例中,含有這種兩册並排之形的,就有五十一器之多。因此我認為册是編扉的象形,而兩册是雙扉的象形,其本義蓋指牢閑而言”。日本學者富谷至先生進一步提到將“册”字字形中長短相間的筆劃解釋為簡札形遇到的障礙: “册”字象其物之形,即四枚長短不一的簡,還有橫向的兩根編繩,這是模仿册書的“册”字,還是表現木柵的柵的形狀?其實並不明確。如果當作是木柵的象形沒有問題,如果看作是册書,那麼“一長一短”到底說的是什麽呢?它的意思原本是“長簡與短簡依次排列”,還是“並排編綴起來的簡有短簡也有長簡”? 與富谷至氏略顯遊移的態度不同,董作賓在反對“册”是簡册的象形字時明確指出:“簡牘與札在一册之中其形制大小長短必相同,而册字之所象,乃一長一短,則非簡非札可斷言也。”董氏認為“册”字字形本象長短不一的龜版編聯成册之形: 吾人既知商人貞卜所用之龜,其大小長短曾無兩甲以上之相同者,又知其必有裝訂成册之事,則此龜版之一長一短參差不齊又有孔以貫韋編甚似册字之形狀,而册當然為其象形字也。 這種觀點為姚孝遂先生所肯定,他在《甲骨文字詁林》“册”字條“按語”中說:“商代册制目前僅見龜骨,尚未發現簡牘。”體會此語,當是認同董作賓的說法,即商代時存在將龜版編聯成册的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董氏用“龜版”一詞,而姚氏則用“龜骨”。姚氏變換用詞,實際上是把董氏說的範圍擴大了。即認為商代册制不僅編聯卜甲,而且也編聯卜骨。 董作賓說商代占卜用龜版“又有孔以貫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