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应用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应用
作者:陈岳奇,杜协彬,吴厚敏,沈扬智
【摘要】 [目的]分析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Ⅱ型(GSS-Ⅱ)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3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应用GSS—II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对疗效进行总结。[结果]31例获得6~3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无伤椎高度丢失。[结论]GSS-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短节段固定、三维稳定性、恢复并维持脊柱生理曲度的优点。适合于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关键词】 GSS-Ⅱ固定;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创伤,占所有脊柱外伤的10%~20%[1],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伤后治疗多主张积极实施手术,力争脊髓神经功能的最大恢复。本院自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GSS-Ⅱ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33例,效果满意,技术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9~6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堕落伤13例。骨折部位T102例、T114例、T127例、L18例、L28例、L34例。按Denis 1983年提出脊柱骨折三柱分类方法,均为不稳定型骨折。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肌肉功能完全消失,无肛门反射,2例;B级: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全部消失,仅存某些部位感觉可有肛门反射,6例;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11例;D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14例;E级: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6 d。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卧硬板床并应用抗生素、脱水、激素等药物。行MRI或CT扫描,了解椎体后缘对椎管神经根压迫情况。对于新鲜的脊柱骨折脱位并不同程度截瘫的患者主张尽早手术。
2.2 手术步骤
采用插管全麻,俯卧使脊柱后伸手术床上,腹部悬空减少腹压,取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显露棘突、椎板及上下关节突、横突。应用C型臂X线机确定伤椎位置,在伤椎上下椎体确定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及方向,定位器打孔后,利用椎弓根探测器凭手感进入,应用椎弓根探针探测四壁坚实,并应用C型臂X线机或拍片确定定位无误后,安装GSS椎弓根螺钉。切除伤椎的棘突、椎板进行减压,同时探测椎管情况,去除压迫脊髓的致压物,特别是椎体后缘的骨折块,必要时减压至上一椎板下缘及下一椎板上缘,安装按照脊柱生理曲度预弯的钛合金棒,进行撑开复位,并锁固各装置,安装横向连接装置,将上下关节突凿毛,应用自体骨或植骨材料行关节突间和行横突间植骨,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2.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1~2周,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个别合并脑脊液漏的除外,术后第3 d开始练习腰背肌力,第14 d开始带腰围起坐。但必须在医生帮助下由侧方起坐。
3 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6~32个月随访,平均1年4个月的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A级的2例无恢复;术前B级的6例,恢复为D级;术前C级的11例5例恢复为E级,6例恢复为D级;术前D级的11例,均恢复为E级。骨折复位情况:完全复位的28例,部分复位的5例。并发症:全部病例无椎弓根钉折弯、断钉现象,有2例2根椎弓根螺钉向外偏出椎弓根,但仍位于椎体内,对固定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不影响其早期活动,随访6个月未见矫正度丢失,6个月拍片复查,生理曲度变直1例,1年拍片时生理曲度变直增加至3例,术后2例合并有腰部隐痛不适,3例术后有双下肢放射痛,经过应用消炎镇痛药物后缓解。典型病例:男,20岁,住院号:162466,因从4 m高处堕落致腰部疼痛,双下肢乏力2 h,于2003年1月21日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3级,X线片提示L2椎体爆裂骨折。入院诊断:L2椎体骨折并不完全性瘫痪。入院6 h后行后路复GSS-Ⅱ位内固定,L2椎板切除减压,椎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钉棒位置正常;术后2周双下肢肌力5级,予带腰围起床活动(图1、2)。
图1 术前X线片(略)
图2 术后X线片(略)
4 讨论
4.1 GSS-Ⅱ的技术优势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2],为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研制的新型脊柱节段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的螺纹为自上而下外径一致的圆柱形,螺纹深度自钉尖至颈部逐渐变浅,在钉尖部最深,与相同直径的椎弓根螺钉相比,GSS螺钉前部的螺纹更深,这种结构使GSS螺钉具有更强的锚固作用。GSS-Ⅱ的多轴螺钉,螺钉头有活动度,这样可降低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1 Fun numbers and letters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一起)(2024)英语二年级上册.docx VIP
- 印刷成本核算方式.docx VIP
- 森林防火教学课件.ppt VIP
- 二级保密资格档案目录(24盒)优质材料.doc VIP
- 2025水利工程五大员专业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宣贯ppt课件.pptx VIP
- 游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孙九霞全套PPT课件.pptx
- 东芝 e-STUDIO 2000AC 2500AC 彩色复印机维修手册(拆卸安装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