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经验性诊断及治疗体会.doc

3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经验性诊断及治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经验性诊断及治疗体会

3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经验性诊断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变应性咳嗽(AC)的经验性诊断和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2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经验性诊断及阿奇霉素、赛庚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方法。结果对于32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经验性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有效率为90.6%。结论阿奇霉素、赛庚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经验性治疗AC行之有效,是值得借鉴的措施。 【关键词】 变应性咳嗽 经验性诊断和治疗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992年日本学者Fujimura等[1]首次提出变应性咳嗽(AC)的概念,主要指那些对支气管舒张剂效果不佳的干咳患者。目前对它的界定仍尚未明确,在临床上主要指某些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由于该病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易被临床医生所长期被误诊误治。笔者自2001~2006年来对本中心3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采用经验性诊断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2例,均为按普通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常伴咽喉发痒,无或有少量白痰,体温正常。经检查胸片阴性、血象正常、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者,入选经验性诊断及诊断性治疗组,入组接受治疗前发病病程均已超过7天。男22例,女10例;年龄19~28岁。 1.2治疗方法抗生素:阿奇霉素静滴,每天0.25~0.5g或根据公斤体重计算用量,每天1次,5~7天。赛庚啶片口服4mg,每天2~3次,5~7天。糖皮质激素:采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天。部分病例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二丙酸倍氯米松(每日250~500mg)或等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1周左右,以上药物根据病情需要调整用药时间与剂量。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显效:咳嗽、咳痰症状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结果 治愈23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6%。1例因不能耐受赛庚啶片的头晕、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而退出。   3讨论 据我国(广州呼吸研究所)研究显示,在我国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2%),PNDS(17%),CVA(14%),GERC(12%),变应性咳嗽(AC,12%)。 AC是一种早期多为病毒感染,后期病程迁延而多合并细菌感染而引起,并有过敏性因素参与的慢性咳嗽[2]。其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需排除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对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由于以上特点,对及时、正确诊断造成困难,特别是对基层不具备确诊条件的医疗机构,从而致使多数AC病例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消除病痛因而延误治疗。该病未经干预的病例自然病程长,成为我国慢性咳嗽的前四种病因之一。在一些社区医疗单位条件不齐备,正确、及时诊断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谱进行经验性诊治,并不是盲目或习惯地诊断和治疗,而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根据治疗反应间接确定咳嗽病因和诊断正确与否,在治疗无效时,再行相应其他检查。其基本原则应该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花尽可能少的钱,尽可能早地消除患者痛苦,而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误诊。常规抗生素的使用,在此病中不是必需的处理手段,但由于入选组的病例病程较长,急性呼吸道感染仍是该病的最常见原因,可考虑应用。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非抗菌作用在医学和药学研究中的不断深入,拓宽了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范围。红霉素及其二代红霉素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相类似的较强的抗炎活性作用[1]。因而在AC病例中,该药具有一药两用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包括无明确细菌感染在内的AC病例的临床症状。该类药物在AC病例中应用的有效性也证明了该类药物在AC治疗中的独特作用。赛庚啶片即二苯环庚啶具有较强抗组胺,并具抗5-羟色胺及抗胆碱能作用。由于AC发病机制中,过敏性因素参与是造成刺激性干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抗过敏作用是治疗方案之一。在AC病例的临床治疗中,这一点也得到有力的证明。但在应用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该药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乏力等,对于从事驾驶、高空作业人员和学生要慎重使用,可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