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观察分析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观察分析
摘 要: 为探讨舌诊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病,观察舌象及舌下络脉对该病诊断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舌下络脉、舌象与本病证型的内在联系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舌诊理论。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证型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重要环节,历代医者在诊治疾病方面均很重视望舌。然观诸妇科书籍与临床报道,对妇科病舌象方面之记载却较粗略。为了探讨舌诊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笔者选取了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病,观察舌象对该病的指导意义。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肾气衰退、冲任亏虚、天癸欲竭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本病以肾虚为本,而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心、肝、脾等全身各个脏腑。舌象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了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特点,笔者于2004年3月1日~2004年8月1日对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作了有关证型与舌象的观察分析。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以54例年龄在45~55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并排除精神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疾病。观察组来源 于福建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19 例对照组来源于该院体检中心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
1.2 分型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 〔2〕 ,将该病患者分为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由于单纯肾阳虚较为少见,且大多兼有肾阴虚的证候特点,故将其归入肾阴阳两虚型一并分析)。
1.3 观察和分析方法
舌质舌苔观察:嘱患者坐位将舌自然伸出,由两名中医师分别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舌质舌苔。按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3〕 分类,根据观察结果,舌质分为淡白、淡红、红、紫四种,舌苔分为薄白、薄黄、白厚、黄厚四种。
舌下络脉观察:嘱患者端坐,向光,轻翘舌抵上腭,显露舌下络脉,观察标准参照吴氏分法记录结果 〔4〕 :以舌尖至舌下肉阜长度为5/5,舌脉外径以毫米计算,同时观察粗张程度,有无迂曲、囊泡,色泽,有无细络瘀血。正常:舌脉长度lt;3/5,外径lt;3mm,色淡紫,细络瘀血(+-);I度:长度≥3/5,外径≥3mm,色紫,细络瘀血(+);Ⅱ度:长度≥4/5,外径≥4mm,色青紫,细络瘀血(++);Ⅲ度:长度近舌尖,外径≥5mm,有迂回或囊泡,色青黑,细络瘀血(+++)。两中医师结果一致则记入相应表格,不一致则重新观察,意见一致后记入表格。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上述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2 观察结果
2.1 不同证型分布情况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辨证属肾阴虚型42例,占84%,肾阴阳两虚型12例,占16%。
2.2 不同证型舌质分布情况
对照组舌质以淡红舌为主,与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lt;0.01);肾阴虚组舌质以红舌为主,与肾阴阳两虚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lt;0.01);肾阴阳两虚组中各种舌质均有出现,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见表1表1 不同证型舌质观察比较 注:组间比较*Plt;0.01
2.3 不同证型舌苔分布情况
对照组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与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lt;0.01);肾阴虚 组舌苔以黄厚苔为主,与肾阴阳两虚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lt;0.01);肾阴阳两虚组舌苔以薄白苔为主,与其余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见表2。表2 不同证型舌苔观察比较表3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观察比较
3 分析
(1)从证型上看,肾阴虚型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常见证型。但从舌象上看,多有虚实夹杂等情况存在。可见,本病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笔者认为除涉及多个脏腑外,同时也受社会、家庭及个人心理等多因素影响,提示我们,外邪(湿热、痰浊等)入侵对本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从证型与舌象相关分析,肾阴虚型舌质以红舌为最多见,与中医舌诊理论红绛舌主阴虚火旺相符,这与此期妇女历经经、孕、产、乳而数脱于血,原本阴血不足,年届更年,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之阴液更加不足,使机体更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有关。紫舌与肾阴亏虚,阴津匮乏,虚热内生,血受热灼,血行涩滞而致血瘀的病机相符。本型淡红舌占3例,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而肾阴阳两虚型患者各种舌质都有表现,可能与因阴虚及阳、阳虚及阴都会引起舌象相应变化有关,更体现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