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疾病辨证方法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经》疾病辨证方法探析

《内经》疾病辨证方法探析  【摘要】《内经》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90年代以来,有关《内经》疾病辨证的文献资料作以简要整理,着重从疾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关键词】《内经》疾病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的《内经》,其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内经》虽并未明确提出“辨证”一词,甚至“证”字也极少出现,但其论述的病证已涉及到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等多方面内容,已具有了辨证论治的雏形,而且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论述《内经》疾病辨证的文献资料作简要整理,将其研究动态概括如下。 深入阐发《内经》疾病辨证思想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中医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其熏陶。古代哲学、道家、兵家、儒家等优秀的传统思想在《内经》,尤其在《内经》疾病辨证思想上的体现更为突出。 邢玉瑞[1]、史向前[2]对道家思想与《内经》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老子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体现在《内经》的辨证思想上,如:老子的“有无”、“吉凶”等矛盾理论,都包括在阴阳之中,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并指出正是这些矛盾观念使《内经》的理论与实践充满了对立的内容,成为它用以诊察、治病的理论依据。除此,欧阳泽祥[3]认为兵家思想在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上被广泛地类比应用,《内经》中有许多概念、医学法则、预防思想等均是从类比兵法演变而来。 多角度研究《内经》疾病辨证方法 1.对疾病辨证方法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 《内经》疾病辨证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内经》中的疾病和病证进行整理,进而对其包含的辨证思想进行归纳。 周国琪[4]等对《内经》中的病名、证名、证候名进行梳理,认为《内经》中证的内容丰富,辨证方法多样,主要包含有脏腑、经脉、病因等多种辨证方法。王伯章[5]认为六经辨证源于《内经》,《素问·热论》中六经辨证的论述是后世六经辨证的雏形。邵学鸿[6]认为《内经》对于热病不仅采用了六经辨证,而且采用了五脏辨证。除此,戴永生[7]认为五行辨证源于《内经》,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识别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童舜华[8]等提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源于《内经》。以上均已说明《内经》虽未明确提出辨证论治,但其思想早已蕴涵其中。 2.对辨证分型研究趋于深入 关于《内经》疾病辨证分型的研究,多是在总结《内经》对某些疾病相关描述的基础上,取其精要,对其辨证分型进行归纳、整理。另外,直接运用《内经》中的证名分型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型者也屡见不鲜,但均以宗《内经》之旨为前提,无出其右者。现按其应用辨证方法的不同阐述如下。 脏腑辨证杜俊英[9]对《内经》痹证进行整理,提出《内经》五脏痹及六腑痹归属脏腑辨证分型;又吴国其[10]对咳嗽、韩涛[11]对风证进行总结,认为《内经》五脏咳和六腑咳、五脏风皆应属脏腑辨证分型;谭一松[12]等对《内经》喘证进行分析,认为《内经》喘证可辨为肺气逆、胃气逆、肾气逆、五脏失调为喘;此外,吴润秋[13]对《内经》的黄疸病理论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将其辨为脾风发黄、胃热发黄、脾湿发黄等5种证型。 病因病机辨证鲁明源[14]认为《内经》厥证的风厥、寒厥、热厥等属病因病机辨证;又宋秋云[15]、蒋建云[16]等对《内经》咳嗽进行整理,宋氏将其分为外感和内伤,并又将外感咳嗽分为风寒束肺、风热犯肺、寒饮阻肺等,内伤又分为肺气不足、肺气郁滞、痰热壅肺等证型;而蒋氏等则将其分为风邪伤肺、寒邪伤肺、暑邪伤肺等6种证型;此外,王建康[17]将《内经》散见于各篇的眩晕证进行整理,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脑髓亏损、肾虚水泛等12种证型;而沈志秀[18]等将其辨为外邪所中、肝风内动、气血精髓不足等5种类型。 症状辨证谭一松[19]等认为《内经》中痿厥、痹厥、寒厥等属症状辨证分型;杜俊英[9]认为行痹、痛痹、著痹等也属症状辨证;谢邦永[20]将痹证结合临床,辨为痹痛型、非痹痛型、脏腑型和混合型;又吴颢昕[21]根据症状有无意识障碍,将《内经》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王丽慧[22]将《内经》足痿结合现代临床分为松弛型和紧张型。 部位辨证谢邦永[20]总结《内经》痹证,认为其有病变部位辨证,如肌痹、肉痹等;谢氏还认为有病变部位的深浅辨证,如深痹、远痹、浮痹等;杜氏[9]则认为有根据季节主气及邪气侵淫部位辨证,如骨痹、筋痹、皮痹等病证;韩红[23]结合临床,将热病按部位分为热邪在头、热在上焦、热邪在中等证型;杨秀娟[24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