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叉克氏针及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踝部骨折
分叉克氏针及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踝部骨折
作者:黄令坚,郑鹏飞,肖奕增,潘永太,黄以群,尤瑞金,郑文忠
【摘要】 目的 探索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分叉克氏针和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18例。结果 随访1.5~2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10~24周(平均8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 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
【关键词】 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分叉克氏针;固定
内外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2%[1], 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是治疗的关键。内踝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而外踝骨折固定方法较多, 疗效不一。 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拉力螺丝钉和分叉克氏针固定[2]治疗内外踝骨折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女7例,男 11例;年龄19~63岁,平均29.5岁。左足8例,右足10例。外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2例,双踝骨折15例,三踝骨折1例,伴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伴踝关节完全脱位4例。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5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或螺旋形骨折8例,粉碎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问3 h~7 d,平均3 d.
1.2 内固定材料 (1)外踝固定材料:将2.5 mm 的普通克氏针其后3/5长度(除最后2 mm 外)呈“+”形纵行割开,使其后半部分成为贴合在一起的4根叉支,简称分叉克氏针,分叉克氏针外观仍然像一根普通克氏针,其刚度与同直径普通克氏针相差不大,仍可通过电钻夹持进行钻孔。 (2)内踝固定材料:直径3.5 mm 的拉力螺丝钉。
1.3 手术方法 (1)内踝固定:内踝内侧纵切口经内踝尖,显露内踝及骨折端,清除血肿,直视下解剖复位,助手用巾钳临时固定。用2.5 mm 或3.0 mm 的克氏针自内踝尖斜向外上与内踝骨皮质平行钻骨隧洞,沿隧洞旋入拉力螺丝钉加压固定。内踝小块骨折用一枚拉力螺丝钉固定,骨块大则用2枚螺钉固定。(2)外踝固定:外踝外侧纵切口,显露外踝及骨折端,清除血肿及骨折端嵌插的软组织,整复骨折,用巾钳或复位钳临时固定,用一根直径2.5 mm 克氏针逆行自外踝尖沿腓骨中轴方向钻一隧洞,拔出后沿原遂洞钻入一根分叉克氏针,至克氏针分叉点近外踝尖,将分叉克氏针的3个分支分别向前、后、外方返折,另外1根分支剪短至0.5 cm 长,向内折弯成钩爪状,于腓骨下段、离外踝骨折近折端3~4cm处,钻一前后位骨孔,用斯氏针尖抵住叉点,朝腓骨纵轴方向敲打,使钩爪及另外3个分支扣压在外踝尖上,将前后分支分别相对穿过腓骨下段前后位的骨孔,钳子持住前后位分支一端同时对拉收紧,使骨折端加压固定,然后将前后分支对折一起拧结固定,剪短后折叠于腓骨表面,再于腓骨下段距近折端3~4 cm 处外侧面钻一内外位横行骨孔,将外侧分支返折贴压于骨折端外侧面,剪短后将残端折弯敲击扣压于外侧骨孔中。如果伴下胫腓关节分离,于近折端外侧横向旋入一枚螺丝钉,使分离的下胫腓关节复位并固定,螺丝钉位置高踝关节面2~3 cm。 (3)三角韧带断裂固定:内踝内侧纵切口达内踝尖下2 cm,显露内踝尖,找到三角韧带断端,于内踝尖钻2个骨孔,用4号丝线将断端缝于内踝尖。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8周)。术后半年疗效根据患者主诉、功能、X线征象评价[3]。优:踝关节无痛,无畸形,功能正常,X线示骨折愈合、踝穴正常;良:劳累后踝关节轻微疼痛,肿胀,背伸跖屈受限在10°以内,X线示骨折愈合,踝穴正常;可:感觉踝关节酸痛无力,背伸跖屈受限10°~20°,X线示踝关节轻度畸形,外踝向外移位1~2 mm;差:踝关节负重即痛,肿胀,不稳,行走跛行,背伸跖屈活动受限在30°以上,X线示外踝向外移位超过2mm。本组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单踝骨折无移位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双踝和三踝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常伴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脱位,有时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则必需手术治疗。笔者体会,内踝骨折采用拉力螺丝钉固定牢靠,手术简便,术后复查X线片通常达解剖复位、骨折线看不到。外踝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对DavisWeber分型[4]C型的外踝骨折,采用解剖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牢靠,手术也简便,但外踝部软组织很薄,钢板占位较大,对局部软组织愈合有影响,当外踝部软组织条件不好时,容易招致钢板外露,而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