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规划总说明
課程規劃總說明
本校肇始於西元1895 年日人創設的國語學堂及隔年改名的國語學校,臺灣光復後歷
經改制為師範學校、師範專科學校和師範學院的蜕變與成長歷程,2005 年起奉核定改名
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迄今,乃臺灣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及師資培育搖籃。本校在
教育、人文、藝術和數理科技之教學與研究上素享盛譽,近年來更因應時代脈動與社會
變遷而致力於發展臺灣文化 、教育傳播、文學創作、文化產業、資訊科學和數位科技等
新興特色學門。
為提升本校學生就業競爭力‚配合高教走向跨領域學習,以及未來師資培育及企業
界均強調高等教育人才應具備多 元專長之能力,本 校以學生之學習為主體,在學士班部
分透過各學系提供的各領域優勢模組課程,提供多元選擇方案 ,並讓學生有組織的修習
跨系、跨院課程 ,在不增加畢業學分之前提下 ,培育具備多元專長之高等教育人才 ,以
符合市場需求與國家需要。學生所修習之「學分學程」、「他系模組課程」,符合規定成績
及格者 ,於畢業證書上註記該項專長 ;此外,亦得加修其他學系學士學位而於畢業學分
之外修讀雙主修或輔系 。
以下分就「課程理念與願景」、「課程基本架構」和「課程重點與特色」三面向說明
本校的課程規劃。
一、課程理念與願景
本校整體課程規劃之理念與願景,一方面在傳承本校傳統的優質典範,另一方面則
係基於創新校園價值、符應社會發展趨勢與潮流:
(一)在傳承傳統優質典範方面,百餘年來薪火相傳的「敦、愛、篤、行」校訓,
乃本校極為珍貴而需傳承予學生的核心典範遺產。敦,淳厚也;愛,行貌也,惠也;篤,
築堅實也;行,人之步趨也,即踐履也。以現在用語來說,敦、愛,即「關懷」,包括關
懷自己而能修身養性,以及關懷他人和社會而能服務人群。而篤,即能力紮實,也就是
具備通識達觀的「博雅」素養、紮實的「專業」知能及追求自我不斷成長的學習態度與
方法;行,乃是 將自己的關懷德行和專業知能付諸「實踐」,並不斷省思及創新 。
(二)在創新校園價值 、符應社會發展趨勢與潮流方面,本校重新審視及建立學校
發展願景、教育目標以及校級學生基本素養 ,內容如下:
1.學校發展願景:本校發展願景為具師資培育、 教育研究、藝文設計、數位科技及
文化創意特色的優質、創新、具競爭力的精緻大學。
I
2.教育目標:培育具博雅關懷胸襟、實踐創新能力、專業責任涵養之人才。
3.校級學生基本素養:人文美感、國際視野、團隊合作、專業精進、問題解決、責任
承擔等六項。
本校學校發展願景、教育目標以及校級學生基本素養之間並非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關
係 ,而係彼此互為涵攝的概念,圖示如下 :
上述學校發展願景、教育目標以及校級學生基本素養 ,有些係透過本校通識課程的
規劃,有些經由系所專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除了正式課程外,亦經由各類多樣化的非
正式課程、活動課程,如社團活動、服務學習等,以及潛移默化式的學校文化和師生互
動之影響而促成之。
二、課程基本架構
(一)學士班
為配合本校校務發展中程計畫中所揭示「培育具備人文關懷、跨域整合能力、跨國
移動力與就業競爭力之人才」的目標 ,也符應教育部推動精緻師培計畫,鼓勵教師培養
第二專長之政策方向 ,本校於105 學年度第1 學期第2 次教務會議通過 ,自 106 學年度
起調降各學系學士班課程架構之系專門課程為70 學分,餘彈性學分各系得自行規劃精進
課程至少 20 學分,供本系學生修習,並就「跨域專長模組跨系或跨組,至少( 20 學分)」
II
或「學分學程 (至少20 學分)」擇一規劃,供他系或本系 學生修習作為第二專長。
因此,各學系學生在規定之 128畢業學分中,除 28 學分校共同暨通識課程、70 學分
專門課程之外,剩餘 30彈性學分, 為能有組織的精進或跨領域 學習,應於畢業前修畢下
列五款課程之一,所餘學分得依規定修習「本系、跨系、跨校、跨國課程」或「修畢通
識課程 18 學分外,另選修之通識各領域課程 」。
1. 本系精進課程(至少20 學分):各學系在專門學分70 學分之外,另規畫精進課程,
供 本系有意再進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西班牙+葡萄牙欧洲艺术与激情落地跟队14日自驾游专业自.PDF
- 西方现金持有实证研究的新进展.PDF
- 解读分时线.doc
- 解读成人大学.ppt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开发拔尖人才实验班实施方案.PDF
- 议精神并开展研讨的通知.PDF
- 记忆力的培养与训练要从小做起.PDF
- 论共有物分割与抵押权.PDF
- 论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PDF
- 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pdf
- 过敏医疗领域过敏性疾病诊疗技术市场应用风险与挑战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智能化案例:智能物流仓储解决方案案例分析.docx
- 社区养老设施2025年智能化升级技术创新趋势分析.docx
- 生物科技企业临床试验案例解析:2025年效率提升关键指标.docx
- 2025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品牌建设策略.docx
- 跨境电商2025年健身器材仓储布局与运营管理研究.docx
- 氢能汽车商业化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创新突破:2025年研究报告.docx
-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在202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报告.docx
- 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互联网智能化改造路径探索.docx
- 乡村民宿数字化运营人才培训与发展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