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电力部门-ANUPress.PDF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的电力部门∗
———供电增长、 保障用电和降低用电价格
StephenWilson 杨宇峰 JaneKuang
一 引言和历史背景
电力能源对人类和国家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领导人———其中许
多是工程师———早就明白这一点。 事实上, 邓小平在1977年8月18 日召开
的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闭幕致辞里指出: 不断完善和
持续增长的电力供应对 “四个现代化” 中的至少两个是不可或缺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 中国仅拥有185 吉瓦的发电装机容
量和超过54000万的人口 (Jowett, 1984)。 在当时的背景下,185吉瓦少
于现在的2000 兆瓦 (典型的现代大型燃煤或核电厂的两个机组的发电能
力)。1982年, 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 吉瓦, 同时中国的人口突破了
10亿人大关, 其中大约8亿人生活在有限制地使用或者无法使用电能的农
村 (PengandPan,2006, 引自2002年在国际能源署关于中国的文章)。
1990年, 联合国数据表明世界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38 吉瓦, 同时根据
世界银行的数据, 世界超过94%的人口用上了电能。2011年, 中国的发电
装机容量突破 1000 吉瓦大关, 从此超越美国成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电网的
∗ 本文专门为纪念王磊平 (1963~2015年) ———世界银行的前能源专家而编写的。 史蒂芬 ·威
尔逊于1997年第一次见王磊平, 当时王磊平是北京经济研究院水资源和电力部门的主管, 为
中国发电和输电电网的计划提出了许多专业性意见。 本文涵盖史蒂芬和王磊平在ERM能源一
起工作时, 王磊平向史蒂芬描述的关于中国电力部门的内容。 作者也感谢 ParthRoyal 在对
RioTintoIndia的国际比较方面的支持。 任何不足之处由作者负责。
166
中国的电力部门
国家。2010年, 世界银行报告表明, 中国几乎实现了电力的普遍覆盖, 达
到997%———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的发展速度相等。
中国的电力部门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持电力产业的经济效益不
断增加的同时, 保障电力供应不变和供电价格下降。 为了探索中国的政策制
定者和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了解中国的电力部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
势, 我们需要回顾中国如何从极有限的电力供应发展到广泛的电力覆盖———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现代的工业革命。
二 水热电力系统
煤炭是当代中国电网的基础燃料, 并且是数百年来中国重要的能源来
源。 中国早已在国家层面将水电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 同时是所有电能
和现代能源产业的主要基础资源。1919年, 孙中山最初设想建立一个横跨
扬子江的大型水坝, 预计电能产量达22吉瓦。 产能225吉瓦的三峡大坝是
世界规模最大的电站, 也是中国的旗舰水电项目。 三峡大坝始建于1994年,
于2008 年投入使用。 水电的重要性体现在前水利电力有关部门的名字上,
该部门推动了中国的电气现代化。
中国的水热电力系统中,75%~80%是由燃煤发电,15%~20%是水力
发电。 尽管本文的重点内容是电力, 但是中国的大型水电项目主要不是用来
发电。 水坝最重要的作用是防洪———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几次破坏性的洪水,
曾造成大量的伤亡。
在汉代 (前206年~公元220 年) 到清代 (1644~1911年) 2000多年
的时间里, 洪水基本上每10年在扬子江发生一次; 在过去的300 年中, 特
大洪水冲破荆江大坝60 多次; 灾难性的洪水在过去的100年中出现过两次。
洪水对扬子江沿岸居民和企业包括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坝还有一个作用是灌溉以及加强内河航运。 同时, 发电带来了资金收
入, 使建设多用途水坝的主要基建工程的融资成为可能。
随着其他产能形式的引入, 如核能、 燃气以及各种形式的间歇性可再生
能源 (如太阳能和风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