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硕士-实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AP4气孔计测定植物蒸腾速率 一、实验原理 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关系密切。气孔导度可以用来评价城市大气污染状况,表征植物的生理状态,甚至可以用作抗旱植物、抗污染植物的筛选指标。AP4气孔计根据循环扩散的原理,由植物叶片表明湿度的变化进行测量计算,得到气孔导度、气孔阻力等数据,并计算出植物蒸腾速率。 二、植物材料与方法 1. 植物材料:白鹤芋 2. 使用仪器:AP4气孔计; 3. 实验步骤: (1)将装满打开仪器,进入校准界面,对仪器进行开机校准。 首先进入校准菜单,将叶室夹张开,轻轻晃动,测定环境中湿度值,然后使用铺好潮湿滤纸的校准板,按照屏幕上的提示逐一校准6个点。仪器根据测定情况自动提示曲线的拟合状况,一般拟合标准在5%以内对测量影响不大,可以接受。若校准后,匹配率大于5%,需要重新校准。 (2)校准后进入测量菜单,开始正式测量。每测量一个值,需要待取值稳定两次再记录,而且叶室夹带黑色胶圈一侧为测量端,与待测叶表面接触。 (3)进入预览选项查看所需数据,用数据线将仪器和电脑相连,导出数据。 三、实验结果 见附表1 四、结果分析与体会 1、首先要保证仪器匹配的错误率在5%以内的数据才算是对研究分析有效地数据。但是本次试验,我们组的匹配的错误率是14.5%,因此用作严格的实验分析并不准确,但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会使用和理解AP4气孔计测定方法。 2、植物叶片气孔的蒸腾速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C02含量、光照等。在实验测定过程中,一直处于室内状态,因当天天气较阴冷,植物的气孔蒸腾速率很小,且测定起来很慢。 实验二、叶绿素荧光仪测荧光参数 实验1.1 叶绿素荧光产量 实验材料和器材 绿叶、PAM荧光仪 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色素系统的主要组分,起吸收光能和将光能传递给反应中心的作用。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主要是指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过程,也就是特殊的叶绿素分子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的过程。目前已经证明活体叶绿素荧光主要与光系统Ⅱ有关(与Ⅰ)无关。荧光发射、光化学能量转化和热耗散均来源于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的单线激发态。这三种去激发途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是:F+P+D=1 实验步骤 叶片与荧光标准的比较 光化光强度对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远红光的作用 饱和脉冲的作用 实验结果 结果如图: 实验结论和分析 活体叶绿素荧光主要来源于光系统Ⅱ。照射红光可以引起Ft上升,这是因为电子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积累。当照射远红光时,可以促进光合系统Ⅰ,光系统Ⅱ受体则被氧化,Ft降低。 PAM荧光仪测量的是荧光产量,在死样品中荧光产量相当稳定,而在活样品中,荧光产量的变化范围可以达5倍。 随着光化光强度的增加,Ft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这反映了光和器官对光环境改变后的适应能力。 远红光会使荧光产量降低。这说明远红光可以通过启动光系统Ⅰ的活性来氧化光系统Ⅱ的受体侧,从而增加了光系统Ⅱ的量子产量。 实验1.2 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等的测定 一、 实验原理 叶绿素荧光是活体植物光合作用的探针。当叶绿素分子受到外加激发光激发后,能量主要以3种方式散失,即荧光、光化学反应和热耗散。这3种能量的总和相等,但彼此制约。光合作用具有两个光系统,光系统Ⅰ(PSI)和光系统(PSⅡ)’,植物状态趋于平稳后关闭光化光同时打开远红光,荧光值瞬间降到低于F0处,然后逐渐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将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以及饱和脉冲分析方法结合,通过不同光源的控制模拟改变自然光照条件,是研究植物光合特性及光适应的强大工具。 图1植物叶绿素荧光特征曲线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植物材料: 白鹤芋 2. 使用仪器:基础调制叶绿素荧光仪(Junior PAM)。 3. 实验步骤: ①Meas light,观察F0、Fm ②Act light,(待曲线走平后),选SAT ③取消Act light,选Far light ④取消Far light,选Act light 三、实验结果 经3次测定后,将导出的数据整理如下: F qP qN NPQ Fo Fm Fv/Fm 2011-3-12 13:08:42 166 0.5 0.527 0.65 150 353 0.575 2011-3-12 13:37:22 152 0.557 0.326 0.345 95 316 0.699 2011-3-12 14:32:50 316 0.494 0.507 0.681 226 743 0.696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不同光源对荧光量子产量的实验和荧光诱导曲线的绘制实验中,充分体现了植物对环境光照因子改变的相对快速的应答以及相对缓慢的适应。植物对以上刺激均表现出迅速的应答和反应,当刺激一发出,可以观察到荧光曲线信号相对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