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归园田居 眉山中学语文组 游燕利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说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出身于仕宦家庭,家境较贫寒。少时虽有“大济苍生”之志,然家道的没落、社会的动荡,注定他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他29岁才出仕,在官场中降志辱身的周旋,使他早年就有的爱慕自然、企慕隐逸的思想每每滋生,到了39岁时,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决定走上归田的道路。 成就影响 开创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隐逸诗人之宗。 初读诗歌,把握大意 一、读准字音,读准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二、理线索,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归 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何如? 品读诗歌,读出感情 1、作者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流连山水喜爱田园;总领全篇热爱自然,厌倦世俗,品性高洁。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官场) 羁鸟、池鱼 (自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的向往 归向何处 园田、自然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 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风光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美景所在。(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炊烟袅袅,弥漫缥缈,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朦胧。(远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农村特有的声音,让宁静的乡村更显迷蒙与幽静,以动写静,使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官场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动静结合) 这幅田园风光有何特点? 平静恬淡,幽雅自然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艺术特色 白描 融情于景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生动形象的比喻 平浅自然的语言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渔夫、牧人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答题思路:景 意境 情感 主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 意境特点 手法或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等景物,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夏日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喜爱之情和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①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 *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